也有可能所有生产力全都做了实验用。
这一周中期间罗祈主基地发射超过50次的火箭,一箭多星使得大量的廉价监控卫星遍布在橘星轨道上,能够提供更为精确的橘星地形和地面导航。护卫者战机的数量从9架增加到110架,50架常游走在近地轨道上清理陨石碎片,剩下的60架主要支援其他基地负责投送机器人和生产设备。
主基地周边的沙地又被洗了一遍,硬地面的扩张面积翻了两倍,小部分大型采矿车被护卫者运输到分基地去工作,主基地越发倾向于科研任务。
归途号的小型可控核聚变已经入座,电路的铺设还有新的能量护盾发生器都开始进行安装,主控服务器顺带的塞进去,再有一周的时间便可以开始外壳合成。
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突破就像是爬山,每隔一天就有一次理论上重大突破,搞得罗祈2.5版本才开建,3.0,4.0的可控核聚变又可以试做。
能量护罩取得巨大突破,虽然不是罗祈想要的版本,但好歹是有了!它由磁场互斥约束高能粒子形成一层球形气泡,实则是外面一层磁场内部一层磁场共两层,像是个夹心饼干。任何试图穿透高能粒子护罩的固态物体首先遭受扭曲磁场削弱,被破开一点儿的磁场还会瞬间喷吐着狂暴的高能粒子,像是被扎破了皮儿的气球,涌出的高能粒子会消灭腐蚀任何来犯之敌,直到磁场自我修复完成重新约束。而磁场临界点以下的激光能量武器则会被磁场削弱,穿透的些许会被高速游走的高能粒子给吸收中和,防御临界点以上的激光就算穿透2+1的防护,也会被大幅度降低威力。
但弱点是,已方任何的攻击同样会受到这层护罩的阻碍,而护罩开机准备时间需要30分钟,根本不可能打一波攻击,开关一次护罩。
总之还需要继续努力。
激光能量武器也取得巨大突破,罗祈分身不在局限于加固体“燃料”进高能粒子中“燃烧”发射,而是由a粒子主发射器为主,b、c、d等好几种粒子发射器规则布局在a的周边,像是个凹进去半球设计。b、c、d粒子发射器围绕着a发射口如众星拱月,它们的攻击角度形成一个锥点打在a发射粒子路线上,形成的聚合光线能够有高达2w摄氏度的高温!有效攻击射程能够达到12万公里(罗祈夜里偷偷干了一发,打没一颗高轨大型陨石)。而在发射口的背部高反射半球壳是高分子拼接而成的特殊反射材料,负责隔绝粒子辐射对自身机体造成的破坏。
再这样的可怕热射线下,橘星目前产量充足的最硬零号金属会直接被气化!而弱点同样明显,这些粒子暂时不可存储,都是直接由磁场剥离聚变等离子。每一次攻击都需要两小时的射击蓄力准备时间,还需要专门给它建造一座可控核聚变电站供能。能量武器罗祈也是有了。
至于电磁炮,这东西就更成熟了,弹丸变得多种多类。
服务器还在不停地扩张,每一个分身就像是被播种下去的种子,在一种叫做运算力的东西下快速催长,能想象成一大片的绿油油麦子抽芽发穗变成黄灿灿。
数据世界中没有时间这个概念,人的大脑计算一个八位数的乘除法,不借助任何辅助都需要好几分钟甚至更久,而计算机算力则是加快这个过程,乃至于罗祈每一个想法或者是天马行空的脑洞。随着罗祈越发深入的对自身研究,时间对于计算机的数据世界影响来说可以说是不存在。
打个比喻,就如同游戏,现实世界里1小时,而游戏世界却可以过去1天,甚至1年乃至于成百上千年!这仅仅需要数据加速运算,耗费根本不要钱的可控核聚变电站电量而已。
理论研究受大量算力加速,这使得罗祈短时间内各项研究成果取得巨大突破,收割科技技术真的像是割韭菜一茬又一茬,大部分工业技术已经由初入星际文明迈向成熟的星际文明。
一个罗祈分身想完全的以数据模拟出一个真实世界,将各项物理研究都放在数据世界中进行,这样就不需要受到现实世界中工业产量。
但小型粒子对撞实验所产生的误差和计算机模拟现实世界里完全不一样,这告诉罗祈数据中所有的理论数据也是现实中脚踏实地的研究观察总结,一切数据都是建立在现实物质的基础之上,而非凭空生成。
大量新扩建的服务器堆积让罗祈感受到自身研究体系的臃肿,不方便,他想要着最新的光子计算机研究,那种又小算力又强大的设备。
工业的革命时时刻刻紧张的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