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有完整的水星文明科技资料,人类在准备建设橘星基地时就有考虑过扩大基地规模,甚至移民这颗星球。不然也不会大费周章的将一台超级计算机搬运到橘星,甚至写好一部详细的橘星改造计划。
整个太阳系内,就橘星的情况和水星相似。
罗祈目前有足够的资料和时间搭建属于自己的加工线,电磁热熔炉的出现使得1号加工厂能够回收金属,进行自己的生产。
它是一个规则的六棱形的金属条搭建的框架,高2米宽1.6米,下方是一个承接大碗,是降落舱的舱门,因为它像是个碗。电磁热熔炉上一条条指宽的缝隙能够轻松看到它仅仅是个框架,但缠绕在金属条上的超导线通电后,它会用强大的磁场捕捉住通过框架内部的金属,磁场加热至融化金属。
明明只是简单的规则金属架和超导线,却变成了一座金属提炼熔炉。斯特恩德却看到一场奇迹的出现,手握一块扭曲钢条的他站在这台框架前,四周非常空旷,只有1台机械车和1米高金属废物在身边。
“可以开始了吗?老爹?”头罩下的斯特恩德有些局促不安,脸颊已经变得胡子拉碴的,用他的话来说反正没有人会在意他的外貌,不如活得简单点。
“金属回收项目开始,电池热熔炉通电!”
强大的电流通过变压器注入电池熔炉,哪怕是穿着防护服,斯特恩德都瞬间感觉到浑身发毛,抬手丢出金属条。
咻的一下金属条从上方的开口被吸入,诡异的抛物线令斯特恩德后退两步,通过缝隙斯特恩德明显看到一团通红的金属液体渐渐形成,速度很快!
“太好了!”
斯特恩德高兴的就像是个孩子,看到了希望,罗祈也松了一口气,基地这边可不靠近极地,要想使用常规冶炼,必要的燃料就是一大问题,目前的情况根本不允许基地前往极地采集冰。
很快1号工厂内,电池熔炉上就搭载一条简单的传送带,用以传送金属废物进熔炉。
受限于能源,这条生产线每天仅能开动两小时,回收金属约摸0.2吨,产量可以说是低到发指,换地球上恐怕第二天都得宣布亏本倒闭。
解决金属回收,罗祈心中蠢蠢欲动的大建设计划开始萌芽,他不想采取落后且复杂的的机械加工,便两手分工。一边发展正常的机械加工,一边开始模拟研究电磁控制装置,利用精准的磁场操控,将金属液体直接固定成想要的零件。
水星方面对于电磁场研究并未深入到如此地步,仅限于研究中。但罗祈却在这上面看到希望和发展趋势,它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舍弃了铸造模胚,粗加工,精加工,更加节省时间和成本控制。
于是处于罗祈控制下的服务器偶尔全速运行,耗费着大量的电能进行演算。
斯特恩德帮忙从金属残骸中淘宝,一些部件中的电机,电路板和导线都是罗祈想要要的,这些废弃物组合一下,就可以变成一个不是很好看,但活动自如的机械臂或者是屋顶上的移动基座。
随着罗祈的第二台设备落地,它是一粗糙的模型机,能够从外面的沙子提炼硅,烧制耐高温模型,将金属液注入模型可以直接获取想要的零件。经过主机高速运算外加数百次实验,零件成型良品率达到99%,精度误差0.5毫米以内,只是表面粗糙度很高,要通过抛光初步加工后才能投入直接使用。
虽然零件的精度不是很高,但罗祈有补偿算法,只需要补偿配合这些零件,最终依旧能够得到精度很高的仪器。就如7+3等于10,7.8+2.2也等于10是一个道理。
模型机的成功得益于罗祈存身的超级计算机机组竭力配合,搁地球上这种超级计算机都是用来推演国家级项目,搞模型这种小事情当真是杀鸡用牛刀,至少目前还没有什么运算让罗祈感觉到压力。
于是罗祈的第三台机器,就是一个搅拌沙粒,利用翻滚沙粒对零件表面进行抛光的沙洗机,结果颇为耗电且效率并不高;于是罗祈的目光又回到磁场切割上,利用已经掌握的高能磁场力量,瞬间释放大能量让工件表面粗糙平面受热融化,成功的让粗糙度下降,后续百次的实验改进中,罗祈总算是解决掉粗糙度问题,零件表面达到可怕的镜面反光。
数据推演中的可控磁场也得到了相当可观的理论进展,只可惜限于材料仪器匮乏,罗祈无法继续研究,只能先投身于基础设施建设。
而生产线的完善的结果,代价是8天时间,工厂几乎未全力开工,研究所用大量的能源消耗,基地的电量从未上过百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