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安太后心里微动,抬着眼皮子又瞧了陈曼柔一眼,垂下眼帘思考了起来,又喝了两口茶水,才慢吞吞的说道:“那你选好了带谁过去?”
“妾并未想好,还请太后娘娘给妾个建议。”陈曼柔保持笑容说道,慈安太后摸着手指上的指甲套,视线从在座的妃嫔身上扫过,德妃是早就做了决断了,她年纪真不小了,这次必须要争取到这个机会。
若是能怀上,那就是天赐之福。若是怀不上,那她回来就安排人伺候皇上,日后,就养一个小皇子。从小开始养的话,那小皇子必定是会和养母更亲近的。
所以这会儿,德妃就微抬着头,看着陈曼柔那边,做出要跟着去的意思。
淑妃则是更想趁陈曼柔不在,在宫里安插下自己的钉子,然后在后宫站的更稳,反正她年纪小,孩子的事情也不用太着急。就是皇后娘娘,当年也不是进宫两年了才生了四皇子吗?
做好了决定,淑妃就微微低着头,不摆明了自己想要留下的心思。
慈安看了一遍,摇头说道:“既然这事情是皇上交代你的,那你自己决定就行了,回头将这名单给哀家送来。另外,宫务你打算交给谁,也都一一说清楚,哀家虽然能给你们坐镇,却也不想事事都处理,所以你最好了是安排好。”
“是,妾知道了,回头妾就整理一下,让人过来给太后娘娘您说一声。”陈曼柔笑着应道,视线从对面的贤妃身上扫过,贤妃正拧着帕子着急。
慈安太后摆摆手:“行了,时候也不早了,哀家也就不耽误你们处理宫务了,都回去吧,贤妃没事儿的话就留下来陪哀家这个老太婆说说话。”
贤妃笑着起身应了,陈曼柔也跟着起身,瞄了一眼贤妃说道:“那贤妃就留下来伺候太后娘娘吧,伺候的好了,本宫自是会有奖赏的。”
贤妃脸色猛然一红,咬了咬下唇,行了礼应了一声:“妾明白了,请皇后娘娘放心。”
陈曼柔没说话,目不斜视的走出大殿。至于后面慈安太后的脸色,好吧,咱马上就要去放风了,谁关心那老太婆高不高兴啊?
回到永寿宫,陈曼柔就叫来了立春她们:“本宫跟着皇上去围场之后,永寿宫就交给你们了,立春和立夏还是守着永寿宫,决不能让人安插进来一个钉子,立秋还是注意着外面的事情,若是谁趁机安插了人手,都先记着,等本宫回来告诉本宫。立冬帮着立秋一些,将咱们的人手埋的更深一些,不是重大事情,绝对不要出来。”
原本打探消息和安插人手是一条线的,但是陈曼柔生怕打探消息的时候将人手都折进去,所以这两年就给分开了,立秋手上的是线人,只负责传递消息。而立冬手上的,才是真正的钉子,陈曼柔若是想要做什么,就要用这些人手了。
不过,陈曼柔轻易是不会动的。在后宫生活,某些底线是不能动的,稍微动了一点儿,恐怕日后就控制不住了。而常话说,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陈曼柔自觉,自己并非是之多近乎妖的人,也并非是能将所有事情都抓在手上的人。所以,她从不觉得,自己若是做了什么事情,绝对会没人发现。再所以,陈曼柔的底线就是,不主动出手伤人,尤其是不能动皇上的子嗣。
而贤妃的那件事儿,也充分说明了皇上对后宫的掌控力。不过问,不代表完全不管。相反的,不过问,那是因为所有事情都在皇上的掌握之中。
先后和三个嫡子的事情,更是给皇上敲了警钟。所以,自先后过世之后,皇上对后宫,更是多关注了几分。
陈曼柔能猜到这些,也是因为皇上偶尔会透漏过几句。有一次,陈曼柔半夜醒来忽然想要一碗冰粥,第二天皇上就派人送来一匹薄纱,做了窗纱之后更透气更凉快,夜里也没那么燥热了。
这种小事皇上都能知道,就不用说别的大事情了。皇上不说,那只能说是皇上不愿意管,而不能说皇上不知道。
所以陈曼柔从不让自己的人做出什么事情来,她的人手也从不怕皇上知道。就算是皇上知道了,大约也只会称赞她有本事,有能力管好这个后宫吧?
“初云和初霞这次跟着本宫去围城。”陈曼柔视线扫到最后两个人身上,笑着说道:“等会儿你们去收拾一下自己的衣服,围场那边的气候应该是比皇宫里凉的,你们多带些厚点儿的衣服。”
吩咐完了,又让人叫来了小五的奶嬷嬷和教养嬷嬷,两个奶嬷嬷都是很衷心的,所以陈曼柔也是很放心的:“你们这段时间,不管谁叫都不用管,只寸步不离的跟着五公主就行了,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