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父亲的战车 > 第20章 血战高桥

第20章 血战高桥

第20章 血战高桥

川沙白龙港之战后,淮生部队参加了高桥之战。

川沙白龙港失守后,为了保住高桥,汤恩伯先后3次调兵增援。

父亲淮生说,高桥之战打得最惨,与敌人几乎是硬拼。部队一开始打得并不顺利,原因一是我们轻敌,部队从指挥员到战士都认为,高桥是浦东最后一战,大势所趋,敌人不会坚持多久就会被拿下来。二是对敌的防御工事没能足够重视,没有想到敌人的子母堡成了吃人的魔窟,许多战士都倒在了子母堡下。三是指挥失误,特别是前期,有死打乱拼的思想,结果无数个鲜活的生命成了这种瞎指挥的牺牲品。

“丢掉高桥,不但会丢掉上海,也会断了自己从海上逃跑的路线。事关生死,敌人也拼命了。”父亲淮生说。

除了轻敌,高桥难打,还是它的地形复杂,那时候公路、桥梁大部分都被敌人破坏了,而且他们还修了子母堡,我们根本不能发挥我们的运动战的优势。

大口径炮火跟不上,泥泞的海滩和稻田给我军的弹药输送、物资补给和伤员转运都带来无法想象的困难。即便我们强攻占领了,由于这一带村子的村庄水系发达,沟河交织,再加上细雨无情,即便临时挖起了交通壕,也很快被淹没,很快会陷入被挨打的泥潭。

敌人有永久性的钢筋水泥堡,地堡之间有交通壕连接,周围设置了铁丝网等防御工事。我们的轻武器被泥浆堵得打都打不响,敌人有的是重火器,还有飞机、坦克。他们在黄浦江西岸的炮兵和黄浦江上、长江口外的军舰随时可以进行火力支援。

总之,无论是兵力、火力、地形、工事还是补给,敌我双方的配置都可以用“天壤之别”来形容。

当年战役打响前,上海守敌构成了外围阵地、主阵地、核心阵地等3道工事。钢筋水泥筑成主碉堡3800个,碉堡间战壕相连,壕内可以行吉普车;永久、半永久性掩体碉堡1万多座,电网、鹿砦数不胜数,还有2万多颗地雷。

为了打好高桥战斗,淮生他们和敌人一座碉堡一座碉堡地争夺,前赴后继。

从拂晓到黄昏,敌军不停向我军阵地倾泻炮弹和炸弹,在坦克掩护下,他们的步兵向我军发动多次反扑。部分阵地多次被突破,我军战士奋勇回击,与敌人展开激烈争夺。在争夺与反争夺中,形成了拉锯战,一个阵地往往刚被打下来,又被敌人夺了回去。

老温对淮生说,“这最后一仗,我们没想到会死这么多人,下一个,也许就是我们了。”

“哈哈哈,拼,当兵的,就是一拼,死了,就光荣了。”淮生说。

“不过,我观察许久了,敌是在暗处,我们是在明处,硬拼是拼不了了,要是利用晚间,摸到暗堡前,把手榴弹送进去,一个一个的解决敌人的暗堡,就会把敌人一点一点地吃掉。”老温说。

“怎么打是当官的事,你少操心。”淮生说。

“敌人又上来了,我们一起光荣的时候到了。”淮生说。

淮生和老温都变成了泥人,两只泥猴一起跃出了战壕。

战士们打红了眼,明知前方是死,但万死不辞,一排一排地冲,敌人利用大小子母堡交叉射击,天上飞机,海上军舰和地面火炮,一齐向我阵地开火,连天大雨,浦东变成一片沼泽,所有水田也成了泽国,工事修了就被冲垮,战士们在一片水泽国和烂泥中成了敌人的活靶子,浦东血流成河,到处都是尸体,有的战友与敌人的尸体都变成了泥人,根本无法分辨。

“那都是活生生的年轻生命啊,明知是死,却勇于牺牲。”父亲淮生多年之后回忆起来仍然历历在目。

面对这样的打法,上下都有意见,有的指挥员说,“这不是在打仗,是在拼命。”

部队只好停止进攻。

为了打好高桥之战,兵团调集了30军和31军两个军的兵力来打,面对僵局,高桥战役统一指挥部召开两军首脑会议,让大家出主意想办法。

指挥这次战役的军事长官心情都很沉重,他们几天来饭不吃,水不喝,他们面见兵团司令员时,心情沉重,周军长说,二个军由我协调指挥,我有责任,请求承担责任,兵团司令员说,我和三野首长汇报过了,责任不在你们。

司令员说:

“回去后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认真研究对敌战略战术,不能再硬拼了,快解放了,要珍惜战士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传奇,特别是老兵。”

军长说:“司令员,责任在我,我首先要检讨,我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