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折寿啦,这也太香了 > 第39章 清汤面

第39章 清汤面

如果说世界上揉面这样技术都有标准的话,那李小康既是最标准的教科书,又是最不标准的学徒,因为其动作太过死板,缺乏独属自己的特色。

这当然是因为这并非是李小康自己在揉面,而是李小康在系统的帮助下揉面。因此才会显得太过死板,这就不利于个人特色的发展。

没有人喜欢一成不变的,教材书,永远只能做参考,不能作为奋斗的目标。

面团在李小康的动作下慢慢变得光滑而又细腻。微微发黄的颜色也有了一种带着油光般的感觉,面粉的香气越发内敛,若不是仔细去问,根本闻不出来了。

在玻璃台上撒上一些面粉,之后,便拿出了一根大棒子开始使劲的来回用力,还发出了一些不好的声音。

为了让面粉尽量保持原味,自然是要送玻璃台了。普通的案板如何能行。

系统的要求就是精,所有的厨具必须是最好的。哪怕是擀面杖也一样。

李小康所用的擀面杖是‘走槌’中的大擀面杖,专门用来擀面条。

一般的擀面杖不过二三十厘米,而李小康的擀面杖却足有88厘米!

而袁州的擀面杖是用枣木所制。而且并非是普通的枣木,而是枣木中的精品。

其心材红褐,略带金黄,刨之光滑如镜,且湿木时清香宜人。

这根枣木的来头大得很,不仅是从百年老枣木上取出来的,而且,是雷击木,佛称辟邪木!

这根枣木通体红褐色,外表光滑,不带一丝的突起,又或者倒刺,而且还散发着一股迷人的清香,经久不散。

枣木的产地是东南亚。堪称植物界的大理石,而且还耐磨损,不宜被虫蛀,特别适用于高档家具、地板等。

密度比水大,能沉于水。

由于,枣木虫不易蛀,而且耐腐耐磨。所以古人尝尝用枣木用作出版图书的原材料,即用枣木来做纸,可以说是极为浪费的。

而雷击枣木,则是更加,树木常见,但是雷击木少见,尤其是枣木的雷击木。古人信奉神灵,认为雷击木是神灵的恩赐,所以,每一根雷击木都是异常珍贵的。

古人认为雷击木不仅可以辟邪,还能撞运,比如桃花运。

这便能看出,这根小小的擀面杖,到底是有多么的珍贵。你可以说枣木不珍贵,但是,雷击木确实珍贵异常!更别提是雷击枣木!

“嘎吱嘎吱!”

面团在琉璃台上发出优美的声音,这是好面粉才有的声音。

李小康的速度很快,不过一会功夫就已经进行到切面的环节。

“DuangDuangDuang!”

发出的声音十分的清脆,与广告的Duang略有不同。

切面刀和玻璃台接触的声响,每次都清脆而动听,随着这样的声响,面条也随之切好,每条的长约三十厘米,粗0.1厘米,码放好,堆砌在青翠的竹篾里。

不用想也知道,竹篓也是特制的。

拿出碗中剩下的面粉,均匀的撒在做好的面条上面,直接放进写有保鲜柜字样的柜子里。

李小康按耐住肚中的饥渴,打开那个专用的煮面锅。

据史记考证,小麦的最早种植区为两河流域,那里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麦的地区。因此,可以想象两河流域也就是如今的伊拉克。那里的小麦肯定是比较好的,但是李小康不可能专门去买从两河流域来的小麦。

只好退而求其次,华1夏黄河流域的小麦。

这种小麦的种植者,并非是普通人。他的祖上,曾经是清朝康熙专用的麦农,专门给皇帝种植小麦,绝对的御赐。

而他的后人也继承了他的手艺,所以这批小麦,不说最高品质,也绝对是上佳的。

过了数分钟,锅里的面条也快熟了。

这也同样代表着,李小康终于可以吃夜宵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李小康真心是如同saber的存在,他们的肚子,深不见底啊。

李小康拿起粗陶大碗,开始放最后的作料,打开了那永远也用不完的两瓶调料品,至少目前是没发现用玩过,按照自己口味放了些,放了点增加鲜味的海鲜汁,放下碗后开始盛面。

盛面使用的,自然也是专用的厨具。漏勺和长长的筷子。当然,筷子很普通,只是竹筷而已。李小康还没奢侈到连筷子都是枣木做的。

李小康麻利的把面盛了起来,扔进放好了调料品的碗里。

香味一直在飘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