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八旗铁骑?我日冕红警直接平推 > 第66章 抄谁的家?

第66章 抄谁的家?

秋风如刀,落叶纷飞。

叽!

一只白羽黑嘴的飞鸟,振翅飞过大地,俯冲向下。

穿过厚重古旧的红漆城墙,塔楼。飞鸟减速,轻轻落在宫中最高的一处暗红色的高塔之上,一边打理着略显淡黄色的羽毛,一边向下俯瞰。

宫中建筑成群,楼台各异。

淡黄房屋楼阁此起彼伏,飞檐翘嘴的大院随处可见。

阳光普照,大殿之上的黄色琉璃瓦熠熠生辉。

殿内,陆河坐在暗黄色的龙椅之上,虽然底下加了一层软垫,但靠背的镀金古铜让他坐着十分不适。

“国库内的白银只有一百八十七万两?怎么这么穷!”

看着屏幕前的数字,陆河揉了揉眼睛,确信自己没有看错。

“指挥官...”站在底下的于平抿了抿嘴,解释道。

“这几年清廷长期处于战乱,无论是前些年平定三藩还是近些日子抵抗准噶尔的东进都伤了不少元气,而且为了阻拦我军北上,也耗费了不少白银,如今官员亏空就高达250万两白银。”

听到这话,陆河微微叹了口气,原本他还想借此发一笔横财,看来这想法是要落空了。

“指挥官,如果单纯想要白银黄金的话,其实并不用拘泥于国库。”

于平微微弯腰,再一次提出见解。

“哦?你还有什么法子,说来听听。”陆河侧靠在龙椅上,听到于平的话语,顿时来了兴趣。

“指挥官,其实如今最富有的还是清廷底下的官员和世家。”

于平的一席话,让陆河如梦初醒。

在清朝要问什么路子来钱最快,那毫无疑问肯定是抄家了。

就如年羹尧与和珅,这两位被抄家可是给清朝贡献了不少银子。

由于清朝实行高压政策,经常有烧毁消除或者篡改相关史实记录的恶劣行径,特别是牵涉到宫廷或者八旗,这也导致很多历史事件变成无解的谜团。

年羹尧被抄家的事件也属于这种,但依旧能从卷宗中查出一些蛛丝马迹。

他的财产虽然不及后来的和珅,但金银器物田地也是高达百万两,让雍正都大吃一惊,也就是从年羹尧开始,清朝的历代统治者才开始逐渐喜欢抄家。

想到这里,陆河立即大手一挥,在终端中给属下发布了命令,开始了自己的抄家大业。

不过抄家也是一门学问,在经过简单的会议讨论后,陆河将纳兰明珠确立为自己的第一个对象。

纳兰明珠作为康熙身边的权臣,擅权营私、广结党羽、还曾多次在私下卖官鬻爵,积累的财产更是不计其数。

而且纳兰所属的叶赫那拉氏是正宗的满族正黄旗,祖上上数三代都是满人,对于此人下手陆河倒也没有太多的负罪感。

原本陆河还准备给他定几个罪名作为本次抄家的借口来着,但连续商议了几次都没有令他满意的结果,索性便不找借口,直接抄就完了,

毕竟按照古代的战争惯例,攻城之后城里的百姓就会被视为战利品,屠城之者不在少数,陆河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财产并在城中正常生活已经算是极为宽容少见的了。

负责本次计划的是一军的主官少将,编号为0369,陆河闲来无事,便索性跟着一起前行。

...........

...........

紫禁城外,一辆辆赤橙色的军用皮卡连绵不断的在主路上低速行驶,中间的红色指挥车在车队中显得格外的引人瞩目。

车队行驶过正阳门外的大街后,底下的石板路便又换成了略有坑洼的土路,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道路四周扬起了淡淡的灰尘,让四周好奇过来观看的百姓连忙扇风捂鼻。

陆河看着车队两侧扬起的灰尘微微皱眉。

在明清两代,也就只有南方大型城市如南京等地多采用石板筑路,而在北方广大地区,则多是夯土筑路。

甚至于京城这座皇城也只有正阳门外大街、西直门到圆明园等皇帝经常出行的道路才有不惜工本的石板路,其他地区则多是土路。

而且这时公共卫生条件差,人们的卫生意识也很低,百姓便“溺多在路途”。

甚至地处大栅栏的同仁堂门前就多有人在此随意便溺,但是主人家受到堪舆迷信之说,认为这是“百鸟朝凤”之地,最是兴旺,不以为忤。

陆河看到此景微微叹了口气,虽然修路政策已经在规划,但短时间内恐怕很难看到成效,还要在忍受一段时间的土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