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竟然与一个月的工资相当,诱惑力能不大么?
此后的10来年里,我基本上每月写一篇,或短篇或中篇。我记得当时各家杂志社开出的稿酬基本上在千字15元﹣20元之间,这已经很好了,那会儿我年轻,一天写一万字并不费劲。
记得最让我惊喜的一笔稿费,是广东省作协办的《作品》寄来的,1991年我在那期刊物上发了个万字左右的短篇,是头条,我竟然收到330元稿费!天呐,真是喜出望外。后来,刊物编辑戴胜德转任《粤海风》杂志编辑,又约我写过两个中篇,稿费给得都不低。广东毕竟比较壕。
现在稿费差不多就这么多。
再后来物价涨得越来越凶,但稿费标准似乎没什么提高。】
现在稿费和工资相比,还是不错的。
现在的小麦价格大概是每斤0.3元左右,而肉类的价格大概是每斤2元左右。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物价也开始逐渐上涨。特别是在80年代中后期,由于物资短缺和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物价上涨的速度更加明显。
在这个时期,食品价格是最明显的上涨品种之一。例如,1985年的时候,一斤猪肉的价格已经达到了每斤4元左右,而1988年的时候,价格已经涨到了每斤6元左右。此外,像大米、面粉等主要粮食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
除了食品之外,其他物品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例如,家用电器、服装、建材等都有了明显的价格上涨。另外,汽车的价格也开始逐渐上涨,尤其是进口汽车的价格更是高得惊人。
总体来说,80年代的物价上涨速度虽然比较明显,但是并没有达到后来的水平。
粮食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商品,也是80年代物价上涨最为明显的商品之一。例如,在1980年代初期,每斤小七的价格大概在0.3元左右,而到了1988年,价格已经上涨到了0.6元左右。此外,大米、面粉等粮食类商品的
价格也在不断上涨。
食用油:80年代初期,食用油的价格相对较低,一瓶500毫升的食用油只需要几元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食用油的价格也开始上涨。到了80年代中后期,食用油的价格已经上涨到了每瓶10元左右。
猪肉:猪肉是中国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菜,80年代初期,一斤猪肉的价格大概在2元左右,但是到了80年代中期,价格已经上涨到了每斤4元左右。到了80年代末期,猪肉的价格更是达到了每斤6元左右。
电器类商品:80年代是中国电器工业发展的时期,电器类商品开始走入千家万户。例如,电视机、收音机等商品的价格开始逐渐下降。但是如冰箱、洗衣机等大型电器的价格依然很高,一台冰箱的价格大约在200元左右,一台洗衣机的
价格也在数千元以上。
体来说,在80年代这个特殊的时期,物价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由于当时中国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物价的涨幅也相对较小,但是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正在逐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拔高的趋势.
1979年11月,零售价从0.56元调为0.68元。1986年11月,销售价从0.60元提高到0.84元。
1984年1月,机制豆腐零售价格每块(250克)0.07元(收粮票2两)。1986年12月17日起,手工豆腐零售价由每公斤(粮票)0.448元调为0.70元,与机制豆腐零售价格拉平。豆腐乳1985年市场零售价为0.22元/10块。
1983年秋,国光苹果初期零售价每斤0.47元;红香蕉苹果初期零售价每斤0.55元。1986年1月,北京市物价局规定,一等红香蕉苹果市场零售价每斤1.2元,国光苹果一等市场零售价每斤1.00元。
1984年夏季,北京市一等西瓜最低保护收购价格每斤0.07元,最高零售价不得突破每斤0.25元。
烟酒类商品:80年代是中国烟酒消费的高峰期,人们对烟酒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烟草和酒类商品的价格也随之上涨。例如,一包中华烟的价格在80年代初期大约为1.5元左右,到了80年代末期已经上涨到了3元左右。而一瓶茅台酒的价格也从80年代初期的几十元,上涨到了几百元。
建材类商品:80年代是中国城市化建设的时期,建筑材料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例如,水泥、钢材等建材类商品的价格开始逐渐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