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快穿:女配逆袭指南 > 第42章 年代文打脸12

第42章 年代文打脸12

年代文打脸12

于是,我成功考上了少年班。

班上的孩子,天资过人。初中生申喻参加高中数学竞赛,提前一小时交卷,勇夺第一。小学五年级的谢彦波,拿了高二数学竞赛第二名。12岁的干政,面对“西瓜横竖切刀”的问题,无论数字多大,竟都对答如流。

毫无疑问,宁铂是其中最受瞩目的“神童”。他受到方毅亲自接见,与之对弈,两局全胜。照片疯传,成为轰动全国的新闻。火热的报道,将其塑造成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中国科学发展的未来。那一年,许多孩子就是因为读到了宁铂的报道,激动得难以入睡,然后跳级,考入了中科大。

其中一个,就是日后干过微软全球副总的张亚勤。

当年,报纸上登过一张宁铂在科大葡萄架下看书的照片,无数科大新生和来宾踏入校园后,都曾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前去瞻仰此地。

然而谁也没想到,宁铂最终成了“少年班失败的典型”。

进校后,宁铂过得并不自由。学校安排他读科学界最热门的理论物理,可他自己想去南京大学读天文。他告诉班主任汪惠迪,汪打了个报告上去。领导看了,说既来之,则安之。科大不愿意放走这个“神童明星”。

另一方面,“文革”后,国家对人才极度渴求。知识狂热,媒体躁动。宁铂被过分关注,新闻报导将他推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他自己亦有迷失。

宁铂聪明不假,但到底是个孩子,难以背负如此巨大的光环。在追捧声中,他难免自大。据一位老师回忆,数学大师张广厚去科大做报告,别的孩子要签名,宁铂不但没去,还因张不识自己而气愤。在那个激进时代,国家渴望这样的“超智天才”,学校担心外界言论影响宁铂成长,但媒体找来,一说是为国宣传,科大也没法拒绝。那时,甚至有媒体找宁铂开中药药方。

作为心智尚不健全的孩子,宁铂也主动迎合了外界期待。

喧嚣中,他也确实觉得自己是神童,做什么都该比别人好。

哪想到,捧得越高,摔得越重。

1982年,宁铂本科毕业,留校任教。年仅19岁,他成了全国最年轻的讲师。但此后,他三次报考研究生,每一次都没走进考场。宁铂后来解释,自己想证明不考研也能成功。可很多老师觉得,他是恐惧失败。

没人知道当时宁铂到底承受了多大压力。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被视为中国第一神童。他做的每件事,都必须对得起这个称号。他要压抑青春躁动,要永远是第一名。如果做不出优秀的学术成果,必将被人耻笑。

媒体的渲染,众人的追捧,扭曲了宁铂的本来面目。

远离天文学后,宁铂钻研星象。据同学回忆,那时他就爱独自念叨,合影也不站前面,连最爱的桥牌也不打了。他曾对同学说,大家找他下棋、打牌,不过是图他的名声。他没办法做普通孩子,不断有人来校采访。

最终,宁铂没能做出什么惊人的成就。1998年,他结婚、生子,过上了一地鸡毛的俗世生活。因婚姻不和谐,他醉心于研究佛学,选择了出家,很快就被学校找了回去。一年后,宁铂又跑了,如愿遁入空门。他跑去西双版纳,住在一个茅草屋里参禅。他学过道,辟过谷。学佛前,甚至练过气功洗肠。

后来,他住进了佛学院,做起了心理咨询,每天耐心地去开解众生。

没人知道,他走这条路,是否是因为他自己的内心曾充满煎熬。当年上《实话实说》,他激动地说:不要拿神童做实验,那会害死人的!

1998年,一次采访中,他对外界说:

当年很多报道都是胡编。我真想找个人说说我的苦闷,可谁愿意听呢?

旁观者不太在意宁铂说什么。最后,他们只得出一个结论:这个是失败的人。

除了他,当初名动一时的谢彦波和干政,同样被视为“失败典型”。谢彦波进校后,生活自理能力差,连热牛奶、洗衣服这些事,也得同学帮忙。

他和干政都很适合干理论物理,但心智、情商的发展,却不平衡。1982年,谢彦波毕业,本来20岁就能拿到博士学位,却与导师不睦,只能去美国读博。去了美国,依然处理不好师生关系,最后仓促回国。干政去普林斯顿读书,同样面临困境,回国后,放弃博士学位,患上了精神疾病。

在他们之前,全班第二小的梁中杰,直接被科大开除了。梁中杰12岁进校,还享受一等助学金。由于远离父母,没人管教,染上了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