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无声,整夜不停,打湿苏州城。
明常行过早课,打伞出门,随意选了一条河道,沿路缓步前行。
石板路边有许多桃李,早已过了花期,不见花影摇曳,唯有地上,还残留落红几分,点点残花。
此时为卯时,天光昏暗,正一点一点明亮起来。早起之人很少,路上行人寥寥。卖早点的人最是辛勤,在店中忙得热火朝天。
明常缓步行了小半个时辰,走过一条街时,倒是遇到很多夜宿青楼的之人。这些文人雅士,衣衫不整,浑身酒气,一副萎靡不振模样。见着明常淡然缓行,有的别过脸匆匆行路,有的举袖掩面而奔。
明常心中暗笑,要脸与不要脸,皆在欲起欲消之间。
在回小楼的路上,天光渐亮,乌云散开,阳光轻轻洒了下来。明常将伞收起,看着苏州城醒来,人声渐多,烟火气显露。
待回到小楼,黄笃行和小桃、小柳已经离去,小梨在屋后为红鲤换水,见得明常回来,起身行礼,脆生生地喊了一声少爷。明常淡然点头,上楼回屋,修行去了。
时至巳时,明常收功,带着小梨,前往书店一看。
到得书店,两个伙计在前店看着,另外三个在后院,忙前忙后地搬着东西。当是在帮陈翁搬家。
此时见得明常到来,三人有些拘谨,年岁大些的一个上得前来,小心翼翼地说到:“公子,我们很快就搬好。”此时陈翁不在,几人忙活却不是为了书店,底气不足。
明常淡然一笑,说到:“你们且小心搬动,不要受伤,不要损坏物件,也不必着急,好好帮陈翁将此事办妥。”
几个伙计闻言,放下心来,继续忙活起来。
五个伙计都与明常差不多大,是些十几岁的少年,又是贫苦人家,别的没有,干活的力气是很充足的。
书店一楼二楼的布局一样,都是三面为书架,一楼面街向是大门,二楼面街向是窗户,中间都是偌大一片空地。明常转到书店二楼,思量片刻,唤了楼下两个伙计上来。
“你去买些桌椅来,桌子不要太大,椅子要高些,质量要好。摆在一楼二楼的空余之地,不管具体数量,将一楼二楼摆满即可,但也不要显得拥挤。”说完,明常从袖中拿出十两银子给其中一个。
伙计将银子接过,紧紧握在手心里。
两个伙计倒也机灵,商量了一会儿,都张开手臂量着空余之地,估摸着要多大的桌子,多高的椅子。做事做得很认真,动作却颇为滑稽,引得明常和小梨发笑。两个伙计一边商量,一连做出各种动作估摸,看着对方,也各自觉得好笑。
两个伙计在楼上估摸好,又下楼去了,不时传来争执、嘿笑之声。过不多时,楼下安静了。明常和小梨下得楼来,两个伙计已走,明常和小梨看着店。
此时为上午,书店的生意在这时向来冷清,就算没人看店也不耽搁,所以两个伙计走得干脆。
明常又走到后院,在石凳上静坐,看着三个伙计忙前忙后,将东西打包,再送到陈翁家。
约莫一炷香时间,前去买桌椅的两人回来了,带着三个伙计,在店里好一阵搬放,又是比划,又是打扫。待放好桌子,两个伙计请明常去看了看,明常转了一圈,很是满意。伙计又将剩下的钱退还,明常也不看多少,让二人拿去分了。
两个伙计倒也仗义,将钱拿去后院,五人同分了。其中有两人去了陈翁家,剩下三人便等其回来,再分银钱。五人得了赏钱,俱都欢天喜地,前来向明常大声谢过,惊得路人向内看。
明常淡然笑着,让一个伙计将笔墨纸砚拿来,思量了片刻,磨墨润笔,铺开纸张,写下‘若要取书一看,还望洗手静心。’十几个小字,像对联一样,一句一列,左右分布。连写两张后,才停笔言到:“你们将这两张字,贴在中间桌子的正中,楼上楼下各贴一张。”
几个伙计动作麻利,不一会就贴好,到得明常面前,一人开口说公子的对联写得好,一人开口说公子的字写得好,其它几人也是连连附和着,听得明常哭笑不得。
“这不是对联,莫要说出去让人笑话了。今后但凡进店者,你等要好言告之,书店欢迎所有人来看书,有免费茶水招待,且分文不收。”
明常说完,思量了一下,又开口说到。
“将茶水改为凉水,不要用茶。”
却是一番思量,若是用茶水招待,难免有几分逼人买书的意思,再加上若有家贫者前来,更会让人难堪。此番行事不妥,改为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