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一个月32斤的指标,他自个都不够呢。
余庆安摇了摇头,道:“淮茹嫂子,我能还能节余呀,你看我连细粮那边都不敢过去,只能都换成粗粮,就这我还吃不饱呢。”
“嫂子可是知道的,你在供销社里上班,时不时的可以到乡下去收点粮食的。”秦淮茹看了看四周,小声对余庆安道:“你看嫂子一家五口,只有你东旭哥一个人的指标,根本不够吃呀。
嫂子也不跟你借粮了,你看你什么时候下乡的时候,帮嫂子也收一点粮食回来呗?”
余庆安一听,头摇的跟波浪鼓一样,忙叫道:“嫂子,私人买卖粮食,那可是投机倒把,这事我可不能干。”
嘴上说着,心里却在骂秦淮茹拧不清,这是什么地方,这里是粮店,你在这里说收粮食的事,这话要是让粮店里的人听去,再传出去了,真是耗子给猫拜年,嫌命长了。
余庆安又补充道:“淮茹嫂子,我们供销社,只能按规定收那些东西,还只能是公家收,个人是不能买卖的。”
秦淮茹看余庆安这样说,失望的望着余庆安,咬了咬嘴唇,只好转身离开了。
秦淮茹也知道,自己可能说错话了,余庆安反应才这么激烈。
看秦淮茹走了,余庆安这才回头,看了看后,决定买一些黄豆和绿豆做种,在随身空间里播种。
黄豆和绿豆,占的是余庆安粗粮的指标。
余庆安每月32斤粮食的指标,并不是全部都能够买大米、面粉这些细粮,这其中只有7斤的细粮指标,剩下的要全部购买粗粮。
最后,余庆安购买了2斤黄豆、2斤绿豆,又购买了3斤花生。
3斤花生占的是余庆安的细粮指标,不过需要做种的余庆安,顾不得那么多了。
买完这些东西,余庆安又把剩下的指标,全部都购买成棒子面,当做接下来小半个月自己的口粮。
明天要下乡去采购,有可能一天的时间不够用,回不来,余庆安需要提前蒸上点窝头带上,当做干粮。
购买完这些东西,余庆安背着装着棒子面的大布袋,提着分别装着黄豆、绿豆、花生的三个小布袋,离开了粮店。
刚一出粮店门,余庆安看到,粮店外有个有在等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