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卿卿让士兵把每头牛都安装上铁犁,一声令下,士兵整齐的驱赶耕牛,传出来土地震动的声响。
在附近耕种的村民都停下手中的活计。
“石头,是不是打雷了?”正在薅杂草的村民直起身和另一块田里的村民搭话。
“我看日头挺好的,不像打雷。不好!是地动。”村民石头惊慌失措,召唤还在地里忙活的家人,“别忙了,赶紧逃命,地动了。”
农田里的村民都纷纷跟着跑了起来,
正在前往皇庄的包拯坐在马车里,听见嘈杂的人声。
“展护卫,前方何事喧闹?”
“包大人,前面有一帮人慌张的向咱们这跑,说是地动了。”
“随本官去看看。”包拯也挺疑惑,他这一路而来,丝毫未感觉到地颤,这些村民在哪感觉有地动。
包拯下马车拦住村民,询问一番,发现大家都听到了地里传出来的轰隆隆的响声。
包拯觉得事有蹊跷,如果是持续的地动,声音传的这么响,他来的路上丛林茂密,却不见因地动而逃窜的动物,他劝村民稍安勿躁,留下一部分侍卫安抚村民。
带着展护卫还有几个村民赶往听见声响的地方。
越跟着村民走包拯越心惊,这方向是皇庄,而且他也听到了地里传来时断时续隆隆的声响。
待走近,看到夏卿卿、端王和十几个士兵牵着牛在地里来回的翻土,这声响正是牛翻土传出来的。
跟着一起来的村民都不敢置信的看着这一幕。
他们开垦一块新田,费时费力,成天的伺候,也要好几天,哪有牛耕种来的轻巧。
一头牛都赶上家里两三个壮劳力了。
他们啧啧称奇。
夏卿卿和端王看到包拯来了,从田里出来。
“包大人,来此处是有什么事吗?”
“卑职来此处是想征得辅国夫人的同意,派人来学习使用农具,还想以后有新的农具可否第一时间交由司农寺承办、推广?”
夏卿卿和端王对视了一下,
“王爷,这事儿您看妥当吗?要是妥当妾身就按包大人说的办?”
端王抬着小圆脸,“媳妇你就看着决定吧,有事儿有爷顶着呢”
夏卿卿看着端王笑“包大人,我们在军令状要求的三个月内,设计、生产出来的农具都可以交由司农寺承办推广,你要是想派人来学习使用农具也是可以的,随时欢迎。”夏卿卿心中有了打算。
她打算在皇庄附近开办农学院,让学成的学子到全国各地去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高产种子。
因为系统说只要是经由夏卿卿种植出来的种子推广后,买回来的斤数,也算夏卿卿自己种的。
“谢过辅国夫人,每双日开始会有司农寺官员来皇庄学习。”包大人对夏卿卿、端王一躬身。
跟着包大人的几个村民看着包大人要走,小跑过来,跪在地上,不敢直视端王夫妻。
“小民等有事相求,小民几人想跟官人买头牛和牛身上用来耕地的物件。”几个村民壮着胆子求道。
端王刚想答应,夏卿卿拉着端王到旁边,“王爷,您是不是想把耕牛和铁犁免费给他们?”
端王点头,“卿卿,真是和我心有灵犀。”
夏卿卿摇头,“王爷,长贫难顾,再说给一个,其他人来求咱们又有多少能给?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
端王瞪着圆溜溜的眼睛问夏卿卿,“卿卿什么意思?”
夏卿卿这时才明白过来,估计这个时代还没有这句著名的话呢。“王爷直接给他们鱼不如教他们怎么钓鱼,这才是长久让他们能生存下去的办法。”
端王握着夏卿卿的手,“我家卿卿真有文采,那牛就不免费了,一头牛买是十两银子,还有铁质的农具,他们能买的起吗?”
“他们可以租,牛一文钱一天,铁质农具两文钱一天。”
端王对着村民说,“牛一头十两银子,铁犁就按五两卖。你们看能凑的齐吗?”
几个村民听到这个天文数字顿时打消了念头,“回官人的话,十五两银子是我们不吃不喝五六年的收成,我们回村和理正商量商量,凑凑银子,一个村买一头吧。”
“还有个方法,你们可以租,一天三文钱,如果最后确定要买,可以把租的钱扣出去。
你们也可以来学怎么使用农具,这个免费。”
村民连连拜谢端王,三文钱谁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