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听令。”
“微臣在。”
“司农寺自今日起,全力支援端王夫妻种出苞米。”
“微臣遵旨。”
“杨令公听令。”一位胡子头发花白的精神老头出列。
“杨家将派一队武将到皇庄驻守,直到端王夫妻种出苞米。”
夏卿卿心里简直土拨鼠尖叫,杨家将啊??。
朝堂众人更是重新审视了苞米还有端王夫妻在仁宗心中的地位。
包拯在朝堂出了名的刚正不阿,不畏强权。
杨家将已经传了三代了,忠心耿耿、简在帝心。
让这二人来为端王夫妻种出苞米保驾护航,简直是大炮打蚊子,英王这次是要痛失三员爱将了。
有心思活络的的朝臣已经偷偷的观察英王一派官员的脸色了。
尤其是出来疯咬端王夫妻的几人,脸色已经黑如锅底。
“父皇。”英王脸色苍白还想说什么。
被仁宗用威严的目光制止,要是普通的事,仁宗会毫不犹豫偏向英王,关乎国家根基的事,仁宗怎么可能还会纵容英王。
此次事件,仁宗心中对这两个儿子有了新的评价。
仁宗一直属意英王继承大统,但是端王再怎么不受宠也是他的儿子,他希望英王能友爱这唯一的弟弟,从这次事件看来,英王眼里皇位要比手足亲情重要的多。
仁宗一时之间有些犹豫,他百年之后真的能把皇位传给这个心狠手辣的儿子吗。
仁宗眼神犀利的看着英王,让英王手足无措起来,朝堂众人看仁宗脸色不对,一时之间鸦雀无声。
英王脸色苍白,脸上都是汗,摇摇欲坠,仁宗还是心软了,转移了目光。
“辅国王夫妇听令,朕等你们三个月,不要让朕和大宋失望。”
“儿臣夫妇得令,农时如战时,必定争分夺秒,此战必胜!”端王对仁宗郑重承诺。
“好!”端王铿锵有力的承诺让仁宗连连击掌。
朝堂上有识之士都颇为钦佩的看着端王和夏卿卿。
“启禀陛下,宫外的农夫还等着端王夫妻的五谷粮种,臣冒昧替百姓问一句,这粮种可还有多的?在这农时匀一些给百姓。”包拯问。
仁宗、朝上众人都看向夏卿卿。
“贤儿媳,高产五谷粮种可还有?”
“禀父皇,儿臣手里五谷粮种除了自种各富余百斤粮种,可敬献给朝廷,儿臣斗胆,这百余斤粮食可先试种后推广,此粮种一年可种三季……”话说一半夏卿卿立即捂住嘴收住了。
“辅国夫人,为何只说一半?”听得如痴如醉杨令公发问。
夏卿卿怯生生的看看英王一派追着她咬的官员。
“我怕说出来自找麻烦,现在已经有个种三千斤苞米的任务了。”
“辅国夫人安心,谁敢耽误农时,就是跟杨家军过不去。”杨令公急的快跳起来了。
“我们杨家将在不出战的时候也下田耕种,还请辅国夫人不吝赐教。”
杨令公竟然对夏卿卿躬身要拜。
夏卿卿赶紧躲,让岁数这么大的老头拜,她怕折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