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的人对土豆的收割挖掘可以说是相当的重视,在临近收割挖掘的日子,还特意选择了一个良辰吉日。
到选定的时间后,太子燕景行一声令下,收割挖掘工作热火朝天的开展起来。
有了去年种植的经验,再加上今年有朝廷下来的专研种植的大臣把控,今年的土豆收成甚至比去年还好上两成。
去年他们接到宋承递上去的折子时,看着上面的数据,朝廷内大部分人都是不相信的。
如此高的产量,简直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先前燕景行为了土豆和红薯的事也来过益州城一次,根据他调查的结果,一切似乎都是属实的。
只是到底没真正见过土豆红薯挖掘时的场景,他心底还是保留了一丝怀疑。
如今,当他亲眼看到一个个土豆从土地里挖起来,听着手下人统计的亩产,他心底的大石头总算是放下了,脸上难得的露出笑容来。
能亲眼见证如此高产的粮食,也不枉他千里迢迢从京城跋山涉水赶过来了。
红薯收获的时候要稍晚一些,差不多得等着土豆收的差不多了,红薯才开始收割挖掘。
如今土豆的产量如此喜人,显然去年宋承在折子中并未夸大其词,等到红薯收割的时候,说不定在产量上也有惊喜呢。
今年这土豆和红薯收获了不少,只要好好保存,明年又能扩大生产。
如此一年年循环下去,想必要不了几年,他们南燕国一直以来粮食短缺的问题就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缓解。
想到这里,燕景行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整个人似乎瞬间都轻松了不少。
他父皇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听他父皇的意思,传位于他不过是这一两年的事儿了。
等他继位后,南燕国粮食的问题已经开始慢慢缓解,他那时压力也会小上不少。
实际上,没等到红薯收割,宋承又给燕景行送来了一个大惊喜。
先前宋承在了解了玉米这种农作物后,也从那边的世界运来了不少种子,跟红薯交叉着种下了。
而如今,也到了玉米收割的日子。
得知红薯地里还种了别的农作物,燕景行哪儿还坐得住。
原本以为红薯就已经够高产的了,如今又来了一个叫玉米的东西,而且同红薯一起种植却不会影响红薯的产量。
在前往红薯地的路上,燕景行心底已经打定主意,不管这叫玉米的东西收成如何,都要好好夸奖一番。
可实际上,玉米的产量也是完全出乎燕景行的意料的。
这东西产量高,味道也不错,燕景行当即拍板,今年收获的土豆红薯和玉米全部留种,不能有丝毫的浪费。
土豆红薯这些东西产量如此之高,又经历了一年的时间,其实其他各国也早有耳闻。
甚至有的国家已经派出大臣出使南燕,面上说着相互交流交流,可实际上他们看得出来,那些人分明就是冲着这些高产量的农作物来的。
毕竟如此高产量的农作物,谁会不心动?
益州城距京城的路途实在太远,而今年收获的粮食数量也不少,若是长途跋涉运到京城去,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不说,若是途中发生点儿什么,可就追悔莫及了。
在燕景行眼中,这些从土地里挖出来的泥疙瘩可比金银珠宝那些要珍贵的多。
思索再三后,燕景行最终派人快马加鞭将信送进宫内,让皇帝派出人手来守卫这批种子。
益州城虽然也有大军镇守,但这些年来益州城和蛮夷族也是摩擦不断,燕景行生怕到时候真发生大战时,宋承的人都抽调去跟蛮夷族作战了,剩下的兵力不足以保护好这批种子。
所以为了保险起见,燕景行决定让他父皇派一支精锐之师过来,专门保护这些种子。
年初土豆红薯种植的时候,除了宋承安排的人种植外,益州城也有不少百姓在宋承这里领取了种子和秧苗。
不过因为数量有限,所以每家老百姓领到的种子和秧苗并不多,而且是先到先得。
来得早的才有机会拿到,来晚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如今到了收获的季节,开春的时候种下的土豆和红薯也差不多该收获了,老百姓们也迎来了收获的喜悦。
老百姓们领到的种子和秧苗不多,但这东西实在是高产。
所以看着从地里挖出来的土豆,不少老百姓都跪在地上喜极而泣。
当初不少人都是冲着宋承的面子去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