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成在园区食堂吃完晚餐回到公寓。
公寓在园区外紧邻的一个老旧小区,十几幢楼没有一幢超过8层的。按建筑规定,达到或者超过8层的房子强制加装电梯。不安电梯可以节省一大笔工程款。
门口遇到盛情,互相招呼了声,没有多说话。看样子盛情很想找他唠几句,估计是要问早上那档子事,打听更多细节。他这位从前的侦察兵,现在的园区保安小队长,每天迎来送往,角角落落巡查,操心着园区所有人的安危。爱打听是职责所系,并不像那些喜欢议论邻里家长里短的乡野村妇为嚼舌头收集素材。
看周总不情愿搭理的态度,善于察颜观色的盛情就把到嘴边的话咽回去了。周总平时待人挺热情平易的,从没有摆过老板的架子,逢年过节还总没忘记送他们夫妇一些精致的礼品。今天这样子确实少见,看来白天的事情对他刺激挺大。盛情默送周总无精打采上楼的背影,暗地摇了几下头,自语道: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这是《增广贤文》里的句子,《增广贤文》是他迄今背会的唯一经典,遇到啥事似乎都能从上面找到一个贴切的对应句子,这说明啥,说明现时人们经历的事情,先人们早就经历过了呗。等周总心情平静下来后,给他也推荐看看,说不定可以避免走许多弯路呢。
头两年周总公司风生水起,赚的不少,好像正计划着要到中心地段买房安家,可是这两年遭遇了疫情,损失惨重,每况愈下,连支付公寓的年租几万块钱一次拿出好像就有难处。发生今天的事情,更令盛情担心周总的公司还能支撑多久。
然而无论园区的公司经营好坏,都对公寓的出租生意影响不会太大,因为即便今天垮掉一批公司,明天后天又会诞生一批新公司,来一批新人。只不过因为平时周总和女友对盛情夫妇不错,才令盛情心生怜悯的。
盛情是公寓的二房东,这公寓起先是这边村里的还建房,园区兴起前,村民都是分散出租,园区建成后,分散出租的逐渐减少,因为报价高低不等,总让报价高的难租,报价低的又觉得不划算。于是推举出一位有威望的长老,把房子都放他那里统一出租。也不让老人白忙活,每成交一笔,给他提成100元。坚持了三五年,老人故去,这项公益性质的任务又传到他儿子身上。他却不像自己的老爷子那样务实,根本瞧不起小钱,自己跑起出租,把租房子的事情就转手到了盛情夫妇手上。
盛情从前在附近驻军服役,目睹后厂村园区从无到有的历史性变化,他敏锐地觉得这就是中国变化的一个缩影。但是要让这变化降临到他所在的穷乡僻壤,还不知猴年马月。所以,他暗暗下决心,退役后就在后厂村扎下根,干点事情,再怎么不行也会比回去当农民强。
与老人儿子相识是在他们部队与驻地村民联欢时。老人的儿子会拉二胡,他能唱几首现代京剧选段。每次他们联手,总能赢得满堂彩。
老人儿子说,盛情背井离乡在外打拼挺不容易,还要攒钱娶媳妇,生儿育女,甚至还要置房产,哪一项都是不小的开销。在园区干份保安拿份死工资,多余的时间就不能闲着,刚好可以帮助打理这公寓。成交提成100全归盛情,他不抽一分钱。在此基础上,盛情还可以通过提供管道疏通,水电维修,副食杂货小卖部等等项目赚附加值。
老北京人爽快,乐于助人,不欺生,这也是盛情乐意待在北京的原因。算起来,他接手这公寓已经有五年多了。这五年的所赚,替他娶了妻子,相对固定守住了一套长期属于自己掌控的房子。
周总住进来也有近三年了。当初一听说他与女友分别是清华北大毕业的,来园区自主创业,盛情夫妇既羡慕又可惜,羡慕他们读到那么好的大学,可惜的是为什么毕业要自主创业,哪儿没有适合他们的好活路。
这两年陪着他们一路走过,见过他们喜不自禁的欢乐,也见过他们垂头丧气的忧郁寡欢,感觉得到他们创业不太容易,每走一步都挺艰辛。
周总和女友的套房就在盛情他们套房的正楼上。每天,他们都是早出晚归。盛情夫妻俩每晚都是一直等到周总与他女友一起或者先后回屋,脱鞋响声满四下后,才能安稳入眠。
这几天周总女友出差,他们只需要等周总一人的脱鞋声响过就可以就寝。
周玉成实在感觉挺乏,很想倒在床上就睡。
可是他不是有洁癖么,所以即便再困再乏,也不得不按步骤进行睡前打理。
先冲澡,接着把换下的衣服用洗衣机清洗,同时打开机器人扫地,又用吸尘器把床上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