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叹旧图 > 第26章 孰重孰轻

第26章 孰重孰轻

别说这乡间愚夫愚妇不信,就是那些南郑城里的官老爷们,兵老爷们,也不信会有人敢来打南郑的主意。除非是南蜀那边的大军压境,不然,凭这汉中一地山匪闹的再凶,也没这个实力。

四年来,安宁保斥候队,不,应该说是整个安宁堡,这里简直成了一所军校,前后六批人‘毕业’于此,这才算是有了足够的人手,搭起这黑旗六营的架子。

整个黑旗军采用的是李谓前世军队编制,排,连,营,旅,如今六营就是两个旅,欠一旅满编一军。

大军压境,直抵城下,南郑城四门紧闭。

驻守城外的几个卫早就撤进了城中去了,此时正集结于南城墙上,一个个的张弓持矛,戒备的望向城下这支奇怪的队伍。

城下的这支队伍也确实奇怪,说他们是散兵游勇吧,可看那队列整齐,行动犹如一人的样子,只怕这天下纪律最为严苛的军队也夫法与其相比。

可要说他们是正规军队,乌泱乌泱整整三万人,备刀备甲的竟没几个,军士几乎全是百姓打扮,人人手里一只铁头木杆的缨枪。

不是李谓不愿意给自己的士兵配备精良的武器,甲胄。冷兵器时代没有了这些东西,必然会大大拉低士兵们战场上的战斗力和个人的生存能力。

他也不是不清楚人力资源的宝贵,不是不体恤自己的这些士兵。

只是实在没办法,如今他实际控制的南乡‘根据地’资源实在匮乏,不产煤,不产铁,他就再有天大的本事,也没法制造出足用的甲胄和武器出来。

再有,之前,李谓和墨白的计划不过是趁乱将南乡掌握在手中,然后苟起来默默发展,尽量不要参与到汉中动荡的漩涡里去。

毕竟李谓当时没有一个正式的官身,若是捶实了他的一切所为,这个谋反的罪名怕是谁都别想遮掩过去。

那么,既然打的是苟起来发展的主意,所有的工作重心就会是民生,政治,经济这些方面。

至于军队建设,虽然常说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个道理的李谓也绝对不会放松,不过装备这一块显然就不可能全力以赴了。

再说当时,宇文护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闹腾最欢的东线战场,至于南乡这边,在他甚至还不及关城,阳关方向更为重视,毕竟只要不是太傻,谁都能够嗅出阳关一地的叛乱隐隐有着南蜀的气味。

当时,黑旗军的重点在于守,受攻击的可能性不大,压力不大,那么倒还不如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南乡的经济,政治和民生建设上来,毕竟这些才是下蛋的鸡。

就像李谓在军队排以上干部思想统一大会上所讲,一个集团的工作重心不会是一成不变的,总得要通盘考虑利益得失。

如果有生存安全上的巨大危险时,那时就是砸锅卖铁也得先把军队武装起来,因为只有赢得了生存权力才能谈及其它。

可是,在自身生存有了保障之后,事情就不能再这样干了,不然就成了穷兵黩武,自家的老百姓首先会不答应。

老百姓不答应,就是你的爹娘老子,儿子儿媳妇不答应,如果这样,咱们这支军队就是武装的再好也得散了。

我们打仗是为了什么?杀人吗?不是,那是疯子才乐意干的事情。我们打仗是为了保我们身后爹娘,老婆孩子平安,让他们能够吃上一口饱饭,睡上一个安稳觉。

所以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我们首先要的就是恢复经济,促进生产,让老百姓吃饱饭。

南乡三年多的政治,经济,民生建设是卓有成效的。

据一些百岁老人讲,就是在太平的年景,他们也不曾过过这样的好日子。

家里那些个兔崽子们实在不知惜福,顿顿的细米白面都能吃的厌了,活该叫他们受一次年馑,饿到树皮都没得吃,那时才知道什么是个好。

当然也有人笑着反驳老人。‘就咱南乡如今这水利工程,只要江水不断流,他旱上三年,咱们一样年年丰收,毕竟不用再看老天爷的脸色吗。’

‘至于涝,嘿嘿,你老难道还不清楚?前些年只要遇着连续十天以上大雨,这十里八乡就没个不遭灾的。不是被水冲了地,就是毁了房。可是这两年呢?去年霖雨可是整整下了一个月,屁事没有,这搁以前,敢想?也就北林那边,文家堡子西头住着的孙老太家房子露了雨。’

“孙老太?那个老寡妇,今年该有八十了吧?没儿没女的,前些年还拉着根青杆各村走着要过饭呢。呦,要她可就惨了,没依没靠的,屋漏了也没法子收拾。”

“可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