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七人在小院子里开了个小会。主要内容一是通知两天后跟着仲君禹的队伍离开小镇,以及将会在嘉峪关留三个月;二是说说明后两天的安排。
“继续义诊。”华玄旻如是说。结果遭到大家的强烈反对。诸如,镇上没人愿意这个天来看病、被西北风吹得头疼、这几天身子不舒服,千奇百怪的理由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最后,协商了一下,义诊一天,最后一天出去打打猎,收拾行李。
翌日,徐楹晚起了两刻钟,到小院的时候正巧遇上回屋的仲君禹。二人错过身两步,仲君禹突然道,“你的药膏很好用。谢谢”
想了一圈,徐楹想到是之前送的桂枝膏,“啊?不客气。那个啊?其实桂枝熬水就行了。做成膏药只是方便罢了。”冻疮大多因太冷而行血不畅形成。桂枝活血,一小把桂枝熬水后,不是很烫的时候拿药汁来搓手,症状慢慢就能减轻至痊愈。
☆、第54章 病人
卡着时间,陶四在仲君禹将长枪放回架子上时,捧着一堆文书来到仲君禹的房间。同行的是队长秦初。
“主上,这些是这个月整理出来的情报。”陶四小心地将文书放在房间里唯一的案几上,跟秦初一同静默地站在一边。
仲君禹一目十行地看过,从中间部分挑了几张自己感兴趣的着重看了几遍,就推过去,示意秦初再看看,自己的目光有意无意地看向窗外。秦初是自幼便跟在仲君禹身边的,按着军师培养的,这些情报自然是他先看过整理后再交给仲君禹的。放在最上面的,自然是重要的。
抽出来的几张算不得多特别,只是江南那边今年生意场上的变动。秦初不是主要处理生意山的事,自然注意不到。倒是站在他下首的陶四见了,“咦”了一声。秦初遂把疑惑的目光投过去。
陶四生得秀气,穿上长衫一股子书生气,在侍卫队最不受待见。偏偏做生意是一把好手,西北一带,说起陶爷那是个个都得称赞声“儒商、好人”。每年能拿得出大把的银子给军队用、又能得好名声,陶四这方面的眼力自然不会少。
“江南到京城,这一路的镖局竟然整合成一家了!谁家出了这么多银子?”陶四瞠目,夺过几页纸从头到尾认认真真过了一遍。“这背后之人好手段!”
不待另二人问过,陶四就开始解释。这商场如战场,消息同样排第一,其次是运输,而后才看各家的手段。整合了几家镖局,至少江南这一片随便跑,省时省力,不用担心劫镖不说,别人家有什么新货都能听得一清二楚。最后,陶四的目光胶在南来北往那四个字上。
“这家店背后是什么来路可清楚?”陶四问道。仲家主要在在西北活动,江南那块一般就知道些大大小小的新鲜消息罢了。特别是如今,陶四总觉得有谁在有意无意地侵蚀手中的产业。
“属下怀疑有延宁伯府在后面插手。”秦初对上仲君禹的眼睛,立刻低头沉声道。江南那边生意场今年依旧压榨不断。唯一与去年相异的地方就是江南苏家插手了。而且插手的商户,受益方都与京城的南来北往有联系。比如一家染坊,如果不是有苏家人随时看着,差点被对手一把火连锅端了。那家染坊出的布料,如今只有一家店供货。京城,南来北往。
而江南苏家,秦初因为兵器的原因跟苏家人打过不少交道,那就是一群只顾着怎么打好铁的粗犷汉子。哪儿会有心思弄那么个铺子。
“主子,你的意思是让我们控制北边的货源,然后与南来北往合作?”听了半晌,陶四出声道。将军如今官职越来越高,加上仲家开国就得到的能蓄养私兵的恩旨,军费上的开支越来越大。想要重现仲家军的辉煌,银子是万万不能少的。
仲君禹点点头,吩咐道,“十天内谈成,顺便查查那个华佗传人。”
“属下领命。”秦初和陶四齐声应道。秦初起身离开时,目光扫过窗外。火红的身影还未停歇。
这几天,紫音紫韵和紫兰紫竹几人混得熟悉了,分工明确了很多。紫音紫韵外出经验丰富,打点行装就是二人的事。紫竹到哪儿都能跟人打成一片,又是个爱现的,做事却仔细,一日三餐便交由紫竹负责。紫兰是几人里面唯一看书不头疼的,自然接过帮徐楹处理医案的工作。
晨练后,紫竹照例到厨房给徐楹点餐。
“米大哥!苗大哥!今天给你家主子蒸包子啊。”紫竹朗声道。米十,苗十一,仲君禹以及侍卫队的御用厨子。
米十长得白白胖胖地,完全符合其姓氏和职业,只是很难想出那副身体在马上的样子。此时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