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的码头,这个码头是因县城里的居民洗衣挑水而建,县城赶集时也做临时停靠送山里人进城赶集的船只用,平日里除了城里的居民下河挑水洗衣洗菜,就很少有人从这条街经过了,县城里属这条街最为冷清。
前街和后街平时也不是很热闹,只有逢集日时才有从外地赶来的小买卖人,在这条街上支起买卖的摊子寻着生意。但这一带生意人做的买卖不是很大,都是从外地进来的一些小物件摆起的地摊,中间还夹杂着本地人支起的火炉油炸糯米粑粑,他们大声吆喝着。地摊上的东西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物件,但也深受这里居民喜爱的。这些小物件大都是这个城里稀缺的物资,小到发夹、洋火、洋钉,稍大一点的物件也只不过是些镜子之类的东西了。这些地摊上的物件最受欢迎的要数洋皂了,自从外地的生意客把洋皂带到这个县城后,这个县城的居民就改变了用茶枯洗衣洗被褥的习惯,甚至就连用茶枯洗头的习惯也被洋皂所替代。
前街每逢集日,这条街就格外的拥挤不堪。加上县府的正门是朝着这条街开的,来往于县府办事的人也多,集日时这条街人满为患。有时集日杨焕发要外出办事,那是十分费力的,他得先安排兵力,把这条街道上的小摊贩全部清至后街,才能容县长大人一行走出县城。
县城集日的拥挤由来已久。早在很早以前,杨县长就动了心思,想把前街的摊位全部驱赶到后街上去,把前街空出一条道,专用于县府职员们的出入方便。但几次下来,前街的状况并无好转。麻阳人有一个习惯,越是不让占道,那些小贩们就越认为那个地越是兴旺,不管县府的人怎么驱赶,等县府的人走远,他们又蜂拥而上,再次把前街堵得严严实实。这样杨县长带人反复了多次,仍然制止不了这个局面,一气之下就放任了前街的拥挤。
后街与前街相比,后街宽敞很多。后街是在县府的背后,与前街相连处正是县府的大门位置,正因为后街处在县府的背后,摊贩和本地的生意客都不想把摊子支在后街上。后街虽宽敞,但不临大道,也就少了许多热闹。
其实后街也不是全少了热闹的地方,就在后街与前街相邻的那块地,县府大门前的左边平时里最为热闹。前街和后街的热闹是在每逢集日才有的,而县府大门左边的地是常年四季不缺热闹的,所以那地是麻阳县城常年最为热闹的地方。这里有两家规模较大的客栈,一家名为“仙朋聚客栈”是在清朝中期修建的,名声响得很呢。而另一家客栈叫“好再来”,它与仙朋聚相比并不逊色,也是麻阳县城的老字号了。前街与后街的相汇处有了这两家客栈,使得这里常年热闹起来。整个县城要数这里最为繁华,外地客常年来往与此地,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
寒霖看着紧锁眉头的滕迟默,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推了推抬头望天的迟默,对迟默说,即然深夜进不了杨县长的居室,他们可以在县府外等待机会,趁集日在前街杀了狗日的县长杨焕发那老儿。
迟默向寒霖瞄了一眼,他从寒霖的眼神中,知道寒霖在说这话时已经有了主意。他冲寒霖问,假如集日杨焕发不出府怎办?寒霖一笑,好似早就知道迟默会这样问,便得意地朝迟默挤了挤眼。过了一会,他对迟默说,他看过了前街和后街相汇的那个地方,那里集日拥挤。特别是前街那个地方是县府职员出门的必经之路,在那寻得机会下手,成功的机遇会很大,而且便于得手后逃离!
迟默沉思了一会,冲寒霖一笑,说想不到他会如此细心。迟默对寒霖的提议算是应允了,但接下来他又有所顾虑,他问寒霖,如若集日杨焕发不出门怎办?他们来麻阳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长期蹲守在那找机会。寒霖像似早已考虑了这一点一样,胸有成竹地冲迟默:“哥,他不出门我们就赶他出来!”
“赶他出来?怎么赶?”迟默不懂寒霖的意思,反问寒霖。
迟默的这一问倒是把寒霖问住了,他说出这条计谋时,其实他自己也并未考虑得十分成熟。现在迟默这样问他,他一时也回答不上来,张着嘴“哦哦”两句。迟默并未责怪寒霖,他认为寒霖的这个想法值得一试。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之前,集日行刺倒是一个最直接,又容易成功的最佳方案了。但问题并非像寒霖考虑的那样简单,关键是集日那天用什么方式调出那该死的杨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