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乡亲的。”
“行吧,我先去问问,毕竟这生意也不是谁想做就做的。”
谢芷兰不欲跟老娘理论这赚钱经,于是先跑去找了村长。
村长这会儿正忙得焦头烂额。
这些天他回村里两趟,房子什么的一户都不曾留存下来,其它的树啊庄稼啊什么的连想都不要再想,可以说,这场洪水让他们村重新回到了一穷二白的地步。
听到谢芷兰打算带领着乡亲们改善生活,谢成差点儿老泪纵横。
“阿兰啊,你能想着乡亲们实在是太令人感动了,你放心,我这就去找乡亲们说去,”
谢芷兰连忙跟上,毕竟这事儿她也怕村长说不清楚。
比之上一次来到这临时搭起来的棚户区,这一回里面的人明显多了不少,好在柳树村的人根本都在一起,倒也方便村长宣布这一重大利好消息。
“乡亲们,我想你们多多少少也知道阿兰如今和她娘每天做饼在县城卖,生意也还不错。因此阿兰想将做好的饼便宜些卖给乡亲们,由乡亲们拿出去卖,也好赚些银钱。不知哪些乡亲们愿意去做这生意?”
嗡嗡的说话声起,大家的脸色复杂又微妙,毕竟从前都是他们在可怜谢兰一家人,没想到有一天居然被谢家人可怜了。
谢芷兰抿着唇等着他们表态。
做生意也不是人人都能做的,再说从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依旧是上不得台面的事情,他们宁愿回乡下种地。
似乎是过了一小会儿,又似乎是过了半个世纪,终于有一道细细的声音传入谢芷兰耳中。
“阿兰,这饼的生意怎么做?”
谢芷兰定睛望过去,见是李三叔家的媳妇,好像姓赵。
李奶奶病了,李三叔一家一片愁云惨雾。
原本想着李奶奶的病拖上几天就能好起来,哪料到这一拖反倒花用的银钱数更多了,如今他们一家七八口人就指望着县衙每天施舍的粥食过活。
但李三叔和李三婶都不会做生意,因此虽有些意动却没有开口。
没想到这个平时瞧着不怎么多话的儿媳妇竟起了心思。
但李三叔包括他儿子都没坑声。
谢芷兰道:“从我家里拿饼两文钱一个,我娘在街上卖三文,你们也可以卖三文,也就是说,卖出去一个饼赚一文。”
一个饼赚一文,十个就十文,五十个……
这么一算帐,大家都有些意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