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卖炭翁开篇所描述的炭贩在南山烧炭的场景。烧制木炭,需要先垒一个炭窑子,然后往炭窑里面放入大棵木头,点火让这些木材都燃烧起来,等木材燃烧到一定程度,封闭窑口闷烧,过个一两天时间,等炭窑熄火后就可以得到木炭了。这个时代伐木工具落后,对于小棵树木还好,较大棵的树木砍伐时既费时又费力,幸好烧制木炭只需碗口粗细的木料即可。树木砍下来,还要靠人扛到炭窑处才行,可见烧炭的辛苦,这个年代烧制一窑炭的成本很高,所以木炭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这也是秦川自己动手烧炭而不是在张家口买炭的原因。起步阶段,资金有限,能省则省嘛。可惜秦川还没时间去外面寻矿,不然找到煤矿就可以用煤代替木炭了。对照后世的地理,秦川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大概在后世的张北一带,这一带各种矿产资源还是很丰富的,不过秦川在后世并没有看过有关煤碳除硫的技术,所以必须找到低硫煤才可以,幸好据他所知,北方这边的煤多是低硫煤。
滚滚烈日下,山坳中靠近山边的平坦地段,此刻正有几个男子赤裸着上身,汗流浃背地打开一座炭窑,霎那间,一股股热浪扑面而来,这几人身上的汗水流淌得更厉害了,如果说先前是春雨绵绵,那么现在就是夏雨滂沱了。
“唉,这鬼天气啊,要热死个人了,求求老天赶紧下点雨吧,都已经好多天没下雨了。”
“闭上你的乌鸦嘴,这露天炭窑下雨了怎么烧炭啊?快帮忙扒开看看这些木炭烧得怎么样了吧。”
“真搞不懂,这烧炭还需要这么麻烦?直接把木头架起来放在火堆上烧不行吗?为啥还非要整一个炭窑呢?真是麻烦啊。”
“你懂什么?直接放在火堆上烧最后能剩下多少?我们这一次不光要打造火铳,公子还要自己配置火药呢,听说也需要很多木炭呢。公子教我们的这个炭窖多好啊,一次能烧上千斤炭呢。”
几人一边扒开炭窑,一般七嘴八舌地谈论着。这几人正是被安排去帮忙张三八打造火铳的刘铁柱等人,由于木炭不足,他们需要先伐木烧炭,除了张三八一个人先进行火铳打造外,其余众人也都去帮忙一起砍树,垒窑,忙活了几天,终于把木炭烧制出来了。
“李大嘴,你快去通知公子,请他过来看看这些木炭合用不。”
李大嘴答应着,转身抓起扔在地上的上衣,一般披上一边朝山洞那边跑去。不一会儿的功夫,秦川一脸激动地跟着李大嘴一起跑过来。炭窑前,众人已经把炭窑扒开,只见里面露出大块大块的木炭,耀眼的阳光下,漆黑的木炭表层竟然绽放出一丝丝黑金色。
秦川大喜,赶紧吩咐众人把木炭取出来,他也上前跟着一起帮忙取炭。
入手处,木炭还是热的,感觉还有些烫手,秦川不得不让众人先将最外层扒开运走,里层的木炭只能等温度降低后再进行搬运。
山洞边上,现在已经搭起一座木棚子,四周通风,边角上及中部有粗壮的大木支撑着,只有顶上用树枝和细草铺上以遮挡阳光和雨水。
木棚子里的地面已经被平整出来,靠近山洞口的一侧,有一处用石块和泥垒在一起形成的一个火炉,火炉旁有一个简易的打铁用的铁砧,此时张三八正从燃烧着的火炉上取下一块烧得通红的铁板,用钳子夹住放在铁砧上,手拿圆锤使劲敲打着。这已经是张三八打造的第二根铳管,第一根打出来后,秦川亲自检查了,圆滑无缝,如果不是看着张三八一锤一锤的敲打出来的,秦川真不敢相信手工可以打造这样完美的铳管。铳管打造完后,最麻烦的就是内壁的修整打磨了,这个有点费时间,所以秦川让张三八先把铳管打造完再去处理内壁问题。
秦川让众人把木炭搬到棚子的角落里堆好,然后准备开始试制火药。
明末的火药已经比较接近后世的最优比例了,如果能弄到大明的火药,其实也是可以用来进行射击的。但秦川还是决定按照后世的最佳配比来自己制作,据记载明代火铳最远可以射出500步以上的距离,但实际上根据后世还原的情况看,这个绝对夸张了,而且真实的有效射程估计还没后金的弓箭远,因为大明火器的粗制滥造,导致火铳很容易炸膛,所以明军士兵根本不敢按标准药量装填火药,导致实际射程更低。
这次秦川准备带着曾小乙和郭一刀一起制作火药,等以后他们上手后就让他们带人制作火药,毕竟秦川需要忙活更重要的事情,不可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