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千禾来文创村的租屋找周小津,周小津已经收拾好了行囊,打算去榕州。房租是预付了一年的,并不打算退。既然托陈千禾的福,找到了那棵蓝花楹和那口古井,他还是要回来寻找有关晓兰的踪迹的。
周小津告诉陈千禾,他已经和吴茱萸谈过了,那孩子坚定表示要走古筝专业的道路,居晚秋也向他表了态,无论如何都要供吴茱萸学古筝,周小津心里也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帮吴茱萸实现他的古筝梦。
“吴茱萸和唐天齐其实很像,他们有相同的求学经历,吴茱萸这么上进努力,我想天齐到最后一定会收下这个学生的。”
周小津的保证,陈千禾没有任何怀疑,不论怎样,周家对唐天齐有恩,周小津是唐天齐的好友,只要周小津肯帮,这件事到最后就一定能成。
她问周小津:“你为什么肯帮吴茱萸?”
“我给吴茱萸上过课,这个孩子有艺术天分,如果我们不帮他,可能他就会错失机遇,”周小津说着突然沉默了很久,他把头垂下去,不知道在思索着什么,等他再抬起头来时,眼睛雪亮亮的,脸颊甚至红彤彤的,“我帮吴茱萸一半是因为刚才说的这个原因,还有一半是因为,他是你的外甥,你替他向我开了口。也许,这才是主要原因。”
陈千禾的眼睛也亮了,脸颊也倏地红了起来。
四目相对,租屋里的氛围变得微妙,周小津想起了什么,问道:“千禾小姐和天齐是不是已经在一起了?”
陈千禾不解周小津为什么会这么问,怎么会把她和唐天齐联想到一起。周小津说:“那天在美食街,唐天齐送你玫瑰花了……”
陈千禾突然想起来,忍俊不禁道:“这是个误会,那束玫瑰花是唐老师的粉丝送的,我只是临时当一下他的助理,帮他抱一下那束花而已。”
周小津心里紧绷了数日的弦松了,表情也轻松起来,整个人激动不已,但又不知所措。
如果不是张顺的电话打了进来,也许窗户纸就要被捅破了。电话里,张顺让周小津坐他的顺风车回榕州去,还邀请周小津,到了榕州去他的南风筝馆看一眼。
周小津出发了,张阿弟来送行,嘱咐他好好跟着陈玉春学闽南筝,还说闽南筝的古老曲谱等宝贵资料都已经传到陈玉春手里,希望未来还能传给周小津。张阿弟赫然已把周小津视作正式的闽筝传人了。老人家的盛情,周小津也没有去戳破什么,而是点了点头,一副乖巧的样子。
苏媛在“三坊七巷”附近租好了一个民宿,周小津抵达榕州时,苏媛和唐天齐都已经在民宿里住下了,并约好了和榕州西洋乐团的排练时间。
等周小津将自己的行李安顿到自己的房间里,沐浴更衣完毕,苏媛和唐天齐已经在客厅里等他了。
这间民宿和三坊七巷民宅一样,有曲线形的马鞍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呈现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形似马鞍,两侧对称,墙头和翘角有泥塑的彩绘,门窗扇上的雕饰也煞费苦心,窗棂制作精致,镶嵌的木雕异常华美,窗饰是卡榫式漏花图案。
民宿古风古韵,与它所在的三坊七巷浑然天成,再加上唐天齐坐在客厅里信手来了一段《低绿枝》,周小津不禁有穿越回古代的错觉。
“演奏会的曲子你看一下,”苏媛说,“我和天齐已经商量过了,演奏会的上半场由天齐主奏,下半场则由你主奏,尤其周又商教授新近创作的一首新筝曲,本来是由天齐首演的,天齐决定了还是由你来完成这首曲子的首演。”
一首曲子的首演意味着什么,周小津再清楚不过了,唐天齐把首演的机会都让出来了,足以说明他们的挚友之情。
“姑姑同意了吗?”周小津问唐天齐。
“她是你姑姑啊,她为什么不同意?”苏媛真担心周小津又要清高推掉这次机会,“小津,你只管把曲子练好,商姑姑那边我来谈,我是你的经纪人,这些事情交给我。”
这是周小津的国内古筝首场音乐会,至关重要,不但要搭唐天齐的顺风车,还要媒体造势,各种宣发稿件都准备就绪,就等着音乐会结束,就帮着周小津强势打开国内演出市场。
在周小津还要提出异议前,苏媛率先说道:“你上次拜托我找人的事已经有眉目了。”
………………
唐天齐和周小津的古筝音乐会前夕,陈千禾和陈元陪着陈玉春教授回到了榕州,陈教授拄着拐杖已经能下地行走了。
和他们一起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