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场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前的座谈会在画安县委宣传部的会议室里举行,参会的除了画安文旅局局长、工作人员,还有县委宣传部部长、副部长等领导。座谈会之前,画安县委宣传部和文旅局的领导们陪同省文旅厅两位处长实地探访了张广军的“闽南筝”筝行,聆听了张阿弟弹奏的“张家筝”,临近中午,回到县委宣传部的大会议室里召开座谈会。
张顺昨夜连夜驱车从榕州赶回画安,带回手上不少关于闽南筝的历史资料,而陈玉春也在陈元和陈千禾的护送下,从医院赶来参会。
会议室里,唯一和闽南筝没有关联的人,便是唐天齐。但他是徐婷处长的特邀嘉宾,所以坐在了非常重要的贵宾席上。
画安县委宣传部部长亲自主持了座谈会,感谢了省政府和省文旅厅对闽南筝的关怀与厚爱,从陈玉春开始,张阿弟、张广军和张顺等筝人从专业角度谈了闽南筝的历史与现状,成绩与困境,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希冀与憧憬,徐婷和李灵两位处长认真查阅了手头上大家提供的闽南筝的资料,李灵处长就保护文化遗产、树立文化自信角度阐述了抢救与保护闽南筝势在必行的责任与义务等,并表态闽南筝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事宜已提上日程。
掌声过后,座谈会进入下一个议程,闽南筝的未来该如何传承发展。
徐婷处长看向唐天齐,笑着说道:“唐演奏家,为我们闽南筝的发展支支招吧,我们闽南筝要怎样才能培养出向您这样优秀顶尖的艺术人才?”
唐天齐自然谦虚得很,他说了一些“不敢当”之类的谦让的话之后,便分享了自己的从筝之旅,自己是如何被周又商发现,又是如何在周又商的培养下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又讲述了秦筝在历史上的繁荣,后来的没落、濒临绝响,再后来的“秦筝归秦”事业,筝界巨掣周川老先生是如何扛着秦筝大旗走上复兴道路,并推动中华筝走向世界的。
陈千禾一直坐在会议室角落的位置,并没有坐上椭圆形的会议桌,这场座谈会,她是游离于外的,但唐天齐的分享将她的思绪牵扯了过来。秦筝的起死回生、发展壮大,离不开周川老先生的呕心沥血,他不但将自己毕生投入了古筝这项事业,且是让自己的子女、孙儿辈,整个家族都投入了这项事业,齐心协力,其利断金,才有了“秦筝归秦”“秦筝京传”和秦筝在全国范围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壮大。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艺术的生命是无限的,如何让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这就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的付出。
如果爷爷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而是有子女和孙儿辈的血亲,延续和传承他的理想,像秦筝家族那样,大家拧成一股绳,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那么闽筝事业的今天是不是不会如此寥落?
座谈会结束,陈元和陈千禾扶着陈玉春离开了画安县委大院。县医院就在县委大院穿过一条巷子的另一条街上,很近,所以他们拒绝了画安文旅局安排的车,祖孙三人一路无话,每个人心头都有许多怅惘。陈玉春的脚毕竟行动不便,陈元蹲身背起了老父亲,陈千禾看着祖父和父亲在前头的背影,心头像有一块石头压着。
祖父近九十岁高龄了,还在为闽筝事业鞠躬尽瘁,带伤奔波,如果她能替祖父分担一二,老人家就不必如此辛劳了吧?
陈千禾的脚步像灌了铅,有些举步维艰。她的心头充满复杂的心绪,分不清哪些是自责哪些是懊悔,还有多少不甘与拧巴。
肩头被人拍了一下,陈千禾回头,见是唐天齐,忙露出笑容:“唐老师,你怎么没和他们一起去吃饭?”
中午,画安文旅局安排了公务餐,唐天齐摇头说:“小津和苏媛约了我,你可否赏光,和我们一起啊?”
陈千禾点了下头,说:“我先向我爷爷和我爸爸打声招呼先。”
………………
又是那条闽南小吃群英荟萃的省级美食街,这一次坐到一张桌上的是四个人:周小津、苏媛、唐天齐和陈千禾。
陈千禾说,她是闽省人,她是东道主,所以这顿饭她请。
众人都没有反对,周小津的视线却一直停留在桌面那束鲜红的玫瑰花上。玫瑰花是由陈千禾捧进来的,陈千禾又是和唐天齐双双出现的,这就让人难免联想这束红玫瑰是唐天齐送给陈千禾的。什么原因会让一个男士送给女士鲜花呢?送的还是红玫瑰这种暗示性明显的鲜花,不是暗示,简直是明喻了,鬼都知道红玫瑰的花语象征爱情。
所以唐天齐向陈千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