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筝途 > 第七章 相遇冬日

第七章 相遇冬日

初冬,画安城里满地银霜,但不见一场雪。

长年不见雪,这是闽南冬天的特点,每当电视上出现北方冬天鹅毛大雪纷纷扬扬的画面,闽南的小孩都只能流下艳羡的口水。

闽南的冬天没有干燥的雪花,只有湿冷的冰雨。

一个年轻的男人,裹着一件黑色羽绒服,手撑一把黑伞,走在湿冷的街道上。街道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凤池街。凤池街两侧种了一千多株蓝花楹,浩浩荡荡,夹道而生,在视线的最远处交汇成一个尖锐的角。这是画安城里有名的蓝花楹长廊,一到夏季就会成为网红打卡地,只是初冬时节,蓝花楹早过了花期,光秃秃的树枝长在高大的树干上,像是张牙舞爪的巨人,看不出盛夏里分毫的风采。

雨中,蓝花楹的树干被浸润成油亮而富有内涵的黑色,男人驻足,微微抬起头来,视线从伞沿下经过,飘向远方。

他已经来到画安数日了,也顺利找到了蓝花楹,却不是他心底里的那棵蓝花楹,那棵蓝花楹长在一口古井旁,孤单而绝望,绝不是长廊上这成群结队的模样。

他打算留下来,继续寻找。

男人重新迈开步子,走街串巷,停在了一家古筝琴行前。筝行的招牌上写着“闽南筝”三个字,里头有铮铮淙淙的古筝的声音传出来,听在男人耳朵里,甚是亲切。

男人将伞收起,轻轻放入门口的水桶中,那里已经放置了几把湿漉漉的雨伞,尔后走进店内。

黑色颀长的身影突然出现店中,惊扰了店内柜台后正在记账的女人。女人是这家店铺的老板兼掌柜,三四十岁光景,头发不长不短,烫着棕褐色的大波浪卷,但脸上脂粉未施,令她身上巧妙地糅合了时尚与质朴两种气质。她从柜台内抬头,用她有些发白的唇造了一个灿烂的笑容出来,像往常接待顾客那样接待来人,说道:“这位先生是要来咨询孩子学古筝的事吗?”

他们是筝行,平常会有不少家长前来咨询孩子学古筝的相关事宜。眼前的男人看起来很年轻,家中孩子应该不大,顶多正在上幼儿园,五六岁的孩子开始古筝入门也正当时。

面对女掌柜热情的询问,男人却摇了摇头,他说:“你们筝行招古筝老师吗?”

张广军从艺术学院下了班,就往家里赶。他没有经过前门的筝行门店,而直接打后门进了家门。妻子季童已经煮好了晚饭,见他进门,就拿了毛巾过来给他拍干身上的雨珠。

“我今天给你招了一个古筝老师。”季童兴味盎然,笑吟吟地说。

筝行的学生越来越多,张广军外加两个女老师,双休日从早上八点一直到晚上十点,除了吃饭,全都在上课,有些应付不过来了。**凡胎毕竟不是铁打的,总需要休息,这就需要增加人手。

“哦,在哪呢?弹得怎么样啊?”

“是个男老师,弹得怎么样,我是外行我只觉好听,不对,是弹得太好听了!”

张广军发现妻子满眼亮晶晶,从未焕发如此惊艳的神采。

“教那些小孩子绰绰有余了。”季童补充说,她甚至觉得那位男老师为了让她收下他,在店里取了一把古筝试弹时,简直比丈夫张广军弹得还要好听。

为了让丈夫相信,季童将张广军拉去了前面门店。

从厨房穿过一个天井就是门店。

晶莹剔透的雨珠成串从屋檐落下,落进天井的水池中,惊得池中的几条红鲤鱼来回摆尾。

张广军的脚才踏入门店,就听到一个温柔的男声,那是一个年轻人正在对张广军九岁的女儿阿宝说话。

“第三段是快板,你弹的时候速度要渐次加快,力度要不断增强,眼前要有画面,你仿佛看见了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你耳边还要出现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的声音,你只有自己先看见听见,才能让观众通过你的音乐去看见、听见……”

男人和阿宝相对而坐,他们之间是两台古筝。男人说话的时候,阿宝就歪着脑袋,认真地听,嘴里嘟囔着:“我爸爸平常没有跟我说过这些,他只让我不停地练。”

男人唇边露出温柔的笑容,继续说道:“你爸爸一定有你爸爸的教学方法,但我认为我们学每首曲子都应该先了解它的创作背景,比如你正在弹的这首《渔舟唱晚》,它的名字就是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诗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描绘的是晚霞辉映下渔民载歌而归的动人画面……”

男人一边说一边用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