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做大姐的怕是要被何媗这个做妹妹的压过去呢。让年纪还小的何媛对了顾氏的行为丝毫没领情,反倒对何媗渐渐生出了怨怼嫉妒之心,事事与何媗攀比着行事,便是与何媗得了一样的东西,她也觉得何媗的东西比她的更好,非要抢了过来才行。
因顾氏盼着一家和睦,也不想与小孩子计较。何媛要个什么东西,也就容了她了。何媛若闹得过分了,顾氏因毕竟隔了一层,也不方便说教,只与王氏提了几句。可王氏在背后只叫何媛再闹得厉害一些,盼着用何媛来给顾氏添事,如此倒是纵着何媛越发的骄横起来。
在顾氏死后,何媛便缠了王氏,让王氏寻了府里银钱紧的借口,把何媗与何姝院子里的厨娘给裁了,也不再往何媗、何姝的院子里送柴火米油,于是她们院子里的小厨房就不再生火。何媛就因从此事事都受了独一份儿的待遇,心气儿越发高了,简直把自己当做了定国侯的唯一嫡女一般。
若何媗之前不是那份木讷性子,吵闹一番,也不至于被人欺压成那样。可她失了父母,一心不想让别人小瞧了去,说没了父母的姑娘失了管教,不懂规矩。且又总听王氏说其他官家女儿如何雍容大度,如何知礼守节,已被养成了木头一样的人。
只当自己念在王氏的情面上容了何媛,旁人会赞自己大度,又觉得自己息事宁人的决定做的极好。也不去打听一下何媛院子里的吃穿用度,也就由着丫环去取些半凉不热的菜,凑合着吃。甚至连赵妈妈等人抱怨几句王氏有失公允的话,何媗还有说上几句“二婶子不是那样的人,莫要这样说。”来为王氏辩驳。
最后何媗的性子竟绵软到,连婆子丫鬟都敢当着她摆脸色的地步。
何媗养成这副性子,却也有些顾氏的因由在里面。顾家虽富庶一方,顾氏却因是商人之女的缘由,被其他官家夫人看不起,笑她的商人气。顾氏面上虽表现的不在意,但日子久了,却难免介怀。于是顾氏便想把何媗养的比旁的官家女儿更加出色,只要她学诗做画,不许她碰这些商事,连宅子里的事都不教于她,唯恐何媗染上一点儿商人的钻营之气,可最后却把何媗养成了略带书呆气娇花。
顾氏身体好的时候还觉得没有,但当顾氏临去时,才觉得这样的女儿实在让自己放心不下。除了把自己手里的私产交到何老夫人手里代为管理,还为何媗安排了几个放心的婆子丫鬟,甚至对了何培旭都嘱咐着要多多照顾姐姐。顾氏当初也只怕何二老爷和王氏见他的钱财多,起了贪念,却怎么能猜到他们有着那样的狼子野心。且顾氏又怎么会想到,在她死后不久,王氏就捡着各种理由将她留在何媗身边的人遣了大半。
如此到也难怪何媗在顾氏去世后,处处听王氏唆摆,事事受旁人拿捏。
不知道,若是顾氏看到了何媗与何培旭上一世的结局,是否会后悔将女儿养成那副模样。
☆、驱赶恶仆(一)
在何媗院子里的人多少都知晓些之前的事,所以几个趋炎附势的丫头难免怕因着这事去招惹了王氏那边,惹了何媛的不待见,以后在府里的日子不好过。
况且这些人又是伺候惯何媗的,虽何媗昨日行事利落的很,可在心里也总是把何媗当做一个软弱可欺的人。所以一时间竟无人敢答应,最后一个大丫头走了过来笑嘻嘻的说:“姑娘何必再多出这么些事,让府里上下不安宁。”
何媗看了那个大丫头一眼,不是旁的人,就是早上探头探脑的绿衣女子。
何媗不由得冷笑起来,这个丫头,她是怎么都没法子忘的。这个丫头名叫绿柳,是府里的家生子,顾氏在世就就把她放在何媗身边做了使唤丫头的。只是顾氏在的时候瞧着还好,但在顾氏去世之后,这个丫头的一家子便迅速巴结上了府里新的掌权人王氏。当初何媗患了心疾无法生育了的谣言也是由她散出。
何媗想来也可笑,不过卖通了两个大夫,再由一个丫头说些模棱两可的话,便将自己打成了身患恶疾的女子。
让本来还拿不定主意的傅尚书下定决心退了婚。一个堂堂尚书,仅听着几句谣言,也不上门求证,就匆忙退了亲。想来,这个傅尚书在心里也是巴望着这门亲事不成吧。倒也理应如此,何媗上一世有个克死父母,妨死弟弟的恶名,且她虽挂着侯府小姐的名号,却没有一点儿真正的依靠,性子又和软。娶了她做正妻,又有何用?
而何媗的婚事落了空,绿柳倒是由王氏从何媗那里拿回了卖身契,最后寻了一个富裕人家做了正房夫人。估计着,这也算是绿柳这么些年为王氏做事得的好处。如今何媗再见到绿柳,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