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采蘅抓着花样子的手指紧了紧,等了一会儿没听到后文,终于有些忍耐不住了,转头看着沈采薇问道:“二姐姐,你还没说他是哪家的公子啊?”
她们两人的目光仓促的撞到了一起,仿佛是阳光照在水面上,那些小心思却是再也藏不住了。沈采薇的眼底掠过些许深思,沈采蘅却有些躲躲闪闪,不由低下了头。
沈采薇见了她这模样,面上神情微动,抬眼看了看屋内的丫头,沉了声音:“我和三娘有话要说,你们先出去吧。”她虽然一贯和气,但这一沉下声音,边上的丫头便都屏息敛神了。
边上站着的小丫头们自然是依次退下,沈采薇带来的绿衣和绿焦也都应了下去,唯有沈采蘅身边的两个大丫头红芍和红衣稍稍犹豫片刻,打量了沈采蘅的面色后才退了出去。
房门轻轻合上,沈采薇定了定神,认真问道:“三娘,你先和我说一说,你怎么忽然这样关心起那位公子?”
沈采蘅不自在的丢掉手里的花样子,手指抓着手指,显然是紧张到了极点。许久,她才咬着唇,小小声的道:“我就是有些好奇......”
沈采薇不由叹了口气,伸出手摸了摸她头,有一下没一下的。
她虽然年纪上也就比沈采蘅大上几个月,可心里年龄却大了许多。她过去也时常庆幸身边这么个妹妹,既能让她知道同年的女孩是什么样的也能叫她放下心去疼爱,不高兴的时候和她说说话,心里便好过了。所以,她是真的将沈采蘅当做妹妹去疼的,也希望她能像裴氏一样有运气,一辈子快快乐乐、天真无忧。
沈采薇握住她的手,尽量稳住自己的声音,诱导着问道:“你别怕,我不告诉婶婶。就是想问一问你,怎么忽然就对他好奇了?”
不告诉裴氏对沈采蘅来说是个大保证,让她一下子就放下了大半的心。
沈采蘅不易察觉的松了口气,面色也轻缓了下来:“二姐姐,我、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那天醉的头晕,一眼就看见了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心跳的厉害,又高兴又慌张的......”
她说着说着,脸就红了,然后眼睛也跟着红了,手指忽然抓住沈采薇的袖角,低低求恳道:“二姐姐,你别告诉娘,我就是有些、有些......”她后面的话怎么也说不出来,急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整张脸都涨的红红的,可怜得不得了。。
沈采薇早就心软了,现下看到她这模样,忙不迭的给她拿帕子擦眼泪,安慰她:“别哭啊.......我都说了,不会告诉婶婶的。”她认真的给沈采蘅擦了眼泪,握着她的手接着道,“没事的,我知道你只是一时好奇。”
沈采薇面上温温和和的和沈采蘅说着话,心里却有些犹豫。
古代少女谈婚论嫁都很早,大多都是十多岁就出嫁了。沈采蘅这时候都已经上女学了,在这上面有一二心思也是必然的,早前时候她就和沈采薇讨论自己对过未来夫婿的想象。只是,沈采蘅胆子再大也只能嘴上说说罢了,这年头讲究“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她这心思放在心底想一想还好,一被揭穿,她自己就要被羞耻感给淹没了。
沈采薇眼下却是犹豫着是要趁机吓一吓她,打消了她那些念头;还是把事情摊开说,给她正正经经的上一堂感情课。对着情窦初开的妹妹,适才那些因为裴越而起的离愁别绪都早就抛在了脑后,沈采薇不由的深深叹了口气,动作温柔的伸出手替沈采蘅理了理有些乱了的鬓角,一边斟酌着一边用轻软的语声安抚沈采蘅的心情:“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不就是见了对方一面,心里好奇了而已。哭成这样做什么?像个小花猫似的。”
沈采蘅哭得眼睛、鼻子都有些红,眼泪打湿了脸上的脂粉,可不就是小花猫似的。她被这话逗得想笑,抿了抿唇,却还是没作声。
沈采薇再接再厉:“你当初是怎么说的?”沈采薇故意模仿沈采蘅当初的语气,“我才不喜欢那些死读书的书生。我自己就不喜欢这些,要是以后两人凑在一起还要说这本书那本书的,岂不是烦死了,他要是会些武功就好了,他教我习武;我教他读书......”
沈采蘅又羞又恼,扑上来去捂沈采薇的嘴,也不知是羞的还是哭的,一张脸红红的:“二姐姐,你别说了!”
沈采薇笑着止住嘴,目光温温的看着沈采蘅,玩笑似的道:“先说好了,上回碰到的那位公子可是个‘死读书的书生’,你还好奇吗?”
沈采蘅的心情已经轻松了许多,破罐子破摔似的接口道:“我也知道他和我想的不一样!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