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秦家有女 > 第72章完结

第72章完结

的思绪最后飘到朝堂上,该是约见韩兄,两人深谈一回,最好能劝动挚友离开燕京事非之地。

次日晨起,知言听孟焕之说可以带她出城游玩几日,顺道住在韩家别院时,都快乐得跳起来。

“真的?”知言仍有点不敢置信,眼睛发亮追问好几遍。

孟焕之边整理着官袍,语气肯定:“时间尚说不准,年内总有机会。”

“可是.......”知言追问道:“你在翰林院的差事怎么办?”

孟焕之捏捏妻子的鼻头,言语轻松:“告两三天假定无问题。”

哼,谁知又在打什么鬼主意。知言再为孟焕之做最后的检查,耳边热烘烘的气息低语:“去了别院,娘子莫忘了应诺过的事。”她抬首看到一本正经的脸说着无耻的事,戏语:“伪君子。”

孟焕之当仁不让收下伪君子的称呼,借机轻薄了知言两把,在她怒目而视中,带笑出门去了翰林院。

*******

含章殿空旷的偏殿中,虽候着数十个内侍并宫女,全都屏息凝气静默无声。

孟焕之手捧书卷站在殿角候了许久,透过沉重的楠木宫殿门隐隐传出争吵声。声音细长的是杜尚书,高亢激动的是安大学士,带有南方口音的是宁阁老,一一听过去董阁老和冯尚书都有发言;最后一个老者的声音响起,半世履历沧桑掩在平和的语调中,缓缓道出。

虽未得亲见,孟焕之也能猜测到秦敏面色无波,正从容不迫向圣上总结廷议各项事宜。

圣上轻描谈写一句一锤定音,雷霆万均,无往不利。

一道木门,却是云泥之别。殿内的人可是倦了,欲抽身却不能;殿外的人闭目億想其中玄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兰台之上,隔着一扇华贵的木门众人各怀心思。学堂之上,夫子正摇头晃脑教稚儿习学忠君。

才总角的孩童依样画葫芦念着圣人说学,虽然他们不明白其中道理,却也知道学好功课,考中科举,骑马做高官的道理。周而复始,从未有停歇。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第131章 千头万绪

今天的廷议争论激烈,内阁两派互不相让,从北境用兵到黄泛区如何接济,再到江南各省赋税,两个派别全都据理力争互不相让。虽隔着沉重的木门,也有只言片语落入孟焕之耳中,结合他平日细心留意,事情大致也有定数。

北境异族事隔三十年后再次兴起,屡犯边境,边民不堪其扰,举家迁往内地。临近几个省份本就今年欠收,一下子又多出来如许流民,个个束手无策:一无能力全盘接下安置;二若处置不妥当,流民变匪民也是大有可能。各州府如雪花般的奏折加急送到燕京请求朝廷拨粮拨款,此其一。

其二,内阁诸老大多都主战,但派何人领兵、何人留守京中负责京蓟防卫成了争执焦点,不外乎英国公和宁远侯两家为主力。兵权最来为天子所重视,又事关东宫与诸皇子争斗,半点马虎不得,一时也无定论。

其三,黄泛区历年的老话题,淹了又重建家院,周而复始,本不足奇。今年恰逢罕见秋讯,暴雨倾盆下,冲垮河堤,凛冬将至,这万万灾民的去向也成了周边各州府的头等大事。

其四,江南十三州联名上折,今年赋税征收大有锐减之势。原因无他,原本纳粮交租的农户将田产挂靠在各大士族名下,这些大族家中都有做官之人,历年积有余威,可免交赋税,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官府奈他们不得。

综以上各因,今年国库收入少了三成,开支却一项减不了,反而要多与往年。

首因,明年二月即是皇后的千秋盛典,天子本就亏欠中宫许多,一心想为她办得隆重且有体面。

次者,各番邦属国闻讯陆续齐聚燕京城,吃喝拉撒,张口向宗主国要各种好处,且都要赖到明年年底天子五十五圣寿节之后,才动身回属地。

最后,这些小国来京欲求娶公主、郡主之流做王妃,悉不见各地番王急着嫁女儿,就是宫中也有一位适龄的公主要找寻合适的驸马。

归根到底,没一件省心的事,桩桩添堵。

内阁两派又争吵不休,连着数日相议也没定下章程。凡秦敏主张,杜润必反驳;让杜阁老做主,秦派几人又都不置可否。

两个头领在上头掐战,冯尚书与宁阁老又对上,意指江南诸事根源全坏在司马清身上;宁阁老本是扬州司马家门生,容不得旁人说一句司马氏坏话,当然要据理力争,两人吵得面红脖子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