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得的略有些不那么名正言顺,虽然搞了一场大家喜闻乐见的“禅让”,但是这里子是没变的。于是本朝君主上位,有且只有的支持来自军方老兄弟们。文官那边简直没有一点根基,谁都不熟!而支持他的军方老兄弟们有具有着很可能调转墙头再冲着墙里来一次的可能。所以也不敢深信。孤家寡人,那是说着玩的么?!
纵然内部有这种种隐患,但是当时赵统领成了新皇帝的这个初生的王朝,还是显得十分蓬勃向上,尤其和南边江河日下的那些乱七八糟地方比。甚至跟北边的契丹都敢掰一掰腕子。于是大家寻思着:咱们统一个天下呗?
于是他们统一天下了。
这里面有战略问题。敌人在一南一北(其实西边也有,不过这是次一等的敌人),先往那边打?
北面的敌人更强大,南边看着是弱鸡。北面没有什么好地方,战略意义上有些重,可是占领之后也就是个马场。南面历来就算是丰饶之地,钱多的可以把蜡烛当柴烧!北面是游猎的敌人,据说彪悍的个个都是好手。南边是好多年没打过仗的,据说想怎么推怎么推……
一块骨头一块肉,本朝开国君主选择了先吃肉,后吃骨头。于是带领多少大军南下了。南边顺利被推平。天下一下子变得很大,然后再想挥兵北上的时候……打不下来了!
两次皇帝亲征,无功而返。平时做个小事情有主管领导在都不一样,皇帝亲征,这是这个时代能想象出的最有战斗力的办法了。没打下来……很奇怪么?不奇怪!天下已经“平”了!大家都有了更好的日子更好的奔头,谁乐意为了北面儿的什么荒凉地方下死力气啊。
士气什么的,是个特别微妙,也相当相当关键的因素。总之本朝建国后,折腾了几次,最后不得不在事实上承认,北面那块地方拿不下来了,大家就将就着在南边儿过日子吧。
这日子赋税钱粮确实不少,可是过得一点都不安稳。
这时候大家头脑清楚的一看地图,都觉得很难受了。怎么就没有先打北边呢!你看看,这么战略的地方,随便一个小冲锋,整个华北无险可守那是愿意怎么打就怎么打啊!这就跟红白玫瑰的渣男似的,得不到他最珍惜。
西边还有敌人,南边还有敌人。本朝占了富庶的中原之地,可是除此之外,四面八方都是随便可能吃顿饭就打进来的!
怎么办?陈兵边境。
于是本朝有一个十分别致的现象,出现了。从前人家建国之后,都是让士兵脱了军装复员去搞生产的。本朝不行,本朝把士兵复员了就可能被别人生吞掉,而且因为军队战斗力一代不如一代,敌人还好像越来越多了,于是还得征兵!
军费花钱啊!
国家有钱也受不了常年这么支出。而且前面说了,本朝君主上位是有点不讲究的,所以他还防着军方的老兄弟,他不敢让人领着兵在外面待太久,而且不仅仅是上层将领,上上下下的将领他都怕。于是整个国家搞出了大轮换战术,每隔两三年,就把各地军队调一次,这又是钱。
然后又一个问题出现了。国家离不开武人是不是?这不行啊!这个舆论上的整个社会价值取向的问题,虽然是事实,可是也得想办法扭转了。本朝想的办法是抬文人,把文人的地位使劲,使劲往上抬,让趾高气昂,一说话就敢代表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去对付武人去。这个办法见效。可是花钱啊!也花钱。文人的地位怎么抬?文人一考中,国家就给官做,这跟前朝还得选拔一下又不一样了。然后十分有地位的大官,不仅给官做,而且他家老小都给官做,有的一个人能“荫”十几个子弟。有些人家人口少,都凑不够这个名额,于是还有认干亲的……你说这里面有没有买卖官员的事儿?反正都是国家的钱!
国家这么个支出,其实皇室都跟前朝比着相当俭朴了。皇室的口号就是取之于民都花出去。他们就是过手猪肉沾点油。但是整个国家好不好,也不都是看你皇家是不是吃香喝辣。整个国家这么看看就知道危险。支出是越来越多的,收入比不上支出。而民间的钱又有很多都被抽上去了。这样的形势就是放着不管都让人心惊胆战,何况还有强敌!
北方那强敌近年来又打了一次,打得说不上是不是输了,用句时行话,就是打出了风格水平。但是后来签了个年年给人送钱的条约。然后两国还互相称兄弟。南面儿倒是当了“哥”,但是北面儿还有个太后,在那位面前,南面儿,本朝,还得自称“你侄子我”。
这就又是一大笔支出。谁家有钱也不经得这么花,而且还可能随时撕毁条约打一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