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健这纳吉之礼可是红了不少人的眼睛,这喜事也算是告一段落了,夏健也依约到夏锦家上工,他也到不疲懒,干起活来也十分麻利,什么脏活累活都抢着干,夏锦也对他挺满意的。89kanshu.com
只一样实在是让夏锦头疼就这家伙,只要是罗氏在院子里出现那眼珠恨不得粘在人家身上,搞得罗氏整天红着个脸,好似那红脸关公似的,一家子的姑娘媳妇都喜欢拿他俩逗趣。
夏健刚开始还害个羞、红个脸啥的,时间久了也就无所谓,有时甚至是被逗的紧了他还来上一句,这是我订下的媳妇看看咋了,每每这样罗氏至少是半天不好意出门,直到他下了工回家了才出来。
有时夏锦都想着若不是夏健还有热孝在身,都想干脆早点把这亲给成了算了。
夏大伯娘家中要是没什么事也会到夏锦家来坐坐帮老婶和林氏他们做做针线,带带宝儿和誉儿,罗氏女红也不错,林氏和老婶商议着把这做书袋的活也算他们一份,好让她也为自己攒下点嫁妆。
罗氏是不肯要的,自己本就是买来的下人,又吃穿用席都是夏家的,若是做点活还要银子,那自己也太不识好歹了,林氏好说歹说罗氏就是不肯要。
最后还是老婶给出得主意,说她要是不要就算了,她这出嫁估摸着这嫁妆方面锦儿是不会不给她备着得,她做了多少活咱给记着到时贴补到这嫁妆中便是了。
林氏想想也是,既是自家的人就没有让她只身出嫁的道理,再者说了就算不是为了她考虑也得想想誉儿,这就算夏健和夏大伯娘都挺喜欢誉儿的,但她以后要是再有了孩子,夏锦的产业以后自然是要留给自己的孩子的,就算是再疼誉儿也不可能给的太多,她不趁现在给誉儿攒点东西,等到誉儿将来长大要成亲了,总不好找夏健要银子下聘吧。
其实罗氏哪能不知道这些道理,只是人家能让她把誉儿带过去,能帮自己养孩子已经是莫大恩德了,她还能再要求什么。誉儿这孩子以后是要给少爷做书童的,以后他的亲事自己是由主子家做主,她是做不了主的,只是她没想到的是夏锦会趁着这次机会把卖身契还给他们娘俩,并且求了老族长让誉儿加了夏天的籍,入了夏家宗谱。
老婶他们这书袋也不过做了一个多月再也主做不下去了。
三月初十这天,小木带着这书斋的账本来到夏家,说是要与夏锦算一算这一个月的营收,把这账分一分,两人在西厢里呆了一天,直到日已西斜才从西厢出来。
小木把这个月分得的银票给她,叮嘱她细心收好,说是以后每个月都会过来核对账目,并送上分红,只是他也说了这个月是因着书斋开业宣传的好才让能赚上这么多,以后每个月只怕还会少一些。
夏锦把银票收进袖袋之中,这手还有些抖,她没想到她这无本的买卖竟为她带来这么多银子,四万两整整四万两啊这仅仅只是一个月的营收。
这就算是以后每个月要少点但至少也可以有个一万两是肯定行的,这还仅仅是书斋两成的营利而已。
其实夏锦还真有点后悔当初自己干嘛一下子把三成推了出去,这一个月真要是花六万两银子去赠书,只怕不出两年这书斋也不用开了,大家都拿有赠书可读谁还会花钱去买呢。
夏锦觉得还是要调整一下方案了,“木大哥,锦儿之前也不知道这书斋会有如此好的营收才说要把那三成营利全印成书捐出去的。
按着现在这情况算要是真的都捐了,咱这书斋估计迟早也不用开了,不若就改成春秋两季,每季印两百本启蒙书,赠给新入学的贫寒学子。
多出来的一部分可以拿出一点资助无盘缠入京科考的举子,至于多出来的就请木大哥费费心,这是修桥铺路还是做些其他的全凭木大哥安排。”
夏锦把自己心中的想法提了出来,没想到与小木到是不谋而合,本来小木也是打算拿出三成来建学堂的,就目前情况来看只怕是一成都用不完,所以他干脆把自己拨出来的另两成,让人送上了京给了那一位就说是他拿本钱给他开书斋的分红。
那人拿着小木托人交给他的银票,可比夏锦还要激动,这可真是意外之喜,他是从拿没想这这投出去的肉包子还能收得回来,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哪次不是这家伙从他这里拿好东西,可从来都没有回礼的,这只竟然也将这书斋算他一份,那位欣喜的算着自己的账,这一个月是四万两一年就是四十八万两,两年九十六万两,两年两个月便能收回他投出去的本钱。
想想以后便都是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