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氏看着王檀那张笑盈盈的脸,恨不得上去抓两爪好抓花了去,什么“孝顺您和公公是儿媳妇飞本分”,她什么时候孝顺过她,不将她气死就不错了,她说的可真是不脸红。
只是看到周围的人,她到底没有将自己的厌恶流露出来,又笑着拉过王檀的手拍了拍,道:“你这孩子,倒还谦虚上了。”接着便是一副满意的表情看着王檀,令人看着,好一副婆媳和睦的情形。
座中有些人看着这一幕还有些闹不清楚状况,跟左右的人对望了一眼然后面面相觑起来。不是都说白氏跟王氏不和吗,如今这是闹哪一出?看着白氏对王氏可比对自己的亲儿媳妇还要亲,而王氏看着亦也不想不满白氏的样子。
众人虽然纳闷,但这并不影响她们继续恭维。什么“夫人跟二少奶奶真是和睦得令人羡慕啊”“夫人得了一对好儿媳妇啊”“夫人是个宽厚好婆婆啊”“二少奶奶是个好儿媳妇啊”……
而王檀每听到别人说自己对白氏真是孝顺时,便就低着头含笑不语。
过 了一会,白二夫人突然笑着对众人道:“我早听我们家大姑奶奶说过,说我这个二外甥媳妇最是孝顺贤惠,大姑奶奶最喜欢的也是这个儿媳妇,她们二人相处得最是 和睦的。”说着冷了冷脸,声音冷厉的道:“也不知道是哪个人在外头乱嚼舌根子,说我们大姑奶奶和二外甥媳妇不和,败坏她们的名声。若我知道是谁,看我不撕 了她的嘴。”
白二夫人于众人中站了起来,走到王檀跟前笑着继续道:“我这个外甥媳妇最是个贤惠的人了,刚进门便主动提拔了两个丫 头伺候我那二外甥,这简直是我们女子的典范。想起当年我初进门时,还曾故意拦着我们家老爷不让纳妾,直到生下了大哥儿,才想起女子该有的妇德来。跟外甥媳 妇比起来,我真真是惭愧得很。”
王檀看着白氏和白二夫人这一唱一和的,非要将她坐实了贤惠的名头,不由觉得有些可乐。若是平时,她们怕是恨不得她的名声越差越好,哪里会像如今这样非要在她头上盖个贤惠的章。
王檀笑着道:“您这话真是说得令我惭愧了。那两个丫头是太太所赐,都说长者赐不敢辞,我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推辞太太送来的人。我对她们宽和也不过是看在太太的面子上,哪里敢因此自称是贤惠呢。”
这 话多少是有些暗指白氏仗着长辈的身份给继子塞通房了,但白氏和白二夫人像是没有听懂她话中的意思一样,又继续道:“看看,这孩子就是谦虚。”说着拉了拉王 檀的手,又道:“好外甥媳妇,别人不说舅母都知你是最贤惠的人。舅母今日其实也有件事想求你呢,你可千万要答应了舅母才好。”说着不等王檀说话,就对自己 的丫鬟使了使眼色。
丫鬟屈了屈膝然后出了花厅,没一会之后她又走了进来,身后还领着一个穿鹅黄色褙子的姑娘。
那姑娘王檀认得,正是当年代了白大小姐跟周世瑛成亲,结果因为周世瑛逃婚没成亲成的白家三小姐。
王檀在心里不由哼笑了一下,难怪要坐实了她贤惠的名头,原来都等在这里。
☆、第172章
王檀看着跪在地上的人,屋子里的宾客俱都望向她们这一边,多的是等着看笑话的人。
白三小姐跪在地上等得久了,不见王檀有所反应,便又再次将头磕到地上,再次道:“表嫂,求您让我进门,赐我一个栖身之所。”
白 二夫人看着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像是被吓傻了一样的王檀,脸上的得意一闪而过,接着脸上又露出一副为难的样子来,又对王檀道:“按理说,像我们这样的人家是不 舍得拿姑娘去做妾的,只是……”说这顿了顿,又接着道:“当年原本是打着亲上加亲的念头,所以定下了瑛哥儿与我们家慧姐儿的亲事,哪里想到这中途出了差错 让娴姐儿上了花轿,偏偏瑛哥儿当年在婚礼上逃了婚。如今慧姐儿嫁了陶大爷,瑛哥儿娶了你,他们二人都有了好归宿,就剩下一个娴姐儿,因为盖过一次盖头,蹉 跎了这许多年,我便是想尽了办法,却仍是寻不到亲事。”
王檀听到这里算是明白了,她们这是将白三小姐嫁不出去归罪于周世瑛呢。
她当年是因为跟周世瑛差一点成了亲,所以才导致她到如今还嫁不出去的,所以你们得负责。
白三小姐至今嫁不出去的原因的确是因为当年的事,普通的人家有谁会愿意娶一个上过一次花轿又在拜堂时被退货的姑娘。但王檀绝不认为周世瑛为此就应该负责,当年是白家和白氏算计周世瑛再先,结果算计不成反而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