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好了,格格您要不要看看?”掌柜赶忙说道,顺手从胸前衣襟里拽出一串钥匙,熟门熟路的到柜台里一个比较隐秘的角落里打开一个小柜子,从一本账本里翻出来礼单递给年秀月:“和往年的差不多一样,还有九阿哥那边的也和往年的一样。”顿了顿,看了看门口,趴在柜台上压低声音:“格格,九阿哥的这份儿,是不是要去掉两成?”
八阿哥十来天前可是被夺爵了呢,现在不过是个闲散宗室。而九阿哥一向是依附八阿哥的,这会儿也得意不起来了,这年礼,送的太重,就有些浪费了。
年秀月看了看,在胤禛的那份上点了点:“四爷这里的加两成,九阿哥那边,暂且不要动,就算是……咳,九阿哥到底是皇子龙孙,咱们开门做生意的,凡事留一线,指不定以后……”
掌柜连忙点头哈腰的应了:“是,小的一时昏了头了,还是格格您看的明白。”
☆、43、三季水稻
“好!”康熙看完了折子,立马喜笑颜开,一手拍在桌子上,一手拍了拍胤禛的肩膀:“太好了!胤禛,这个,你确定是真的了?半点儿没作假?”
胤禛笑着点点头:“汗阿玛,儿臣怎么会用这种事情开玩笑?之前年羹尧离京的时候,儿臣只说过几句,倒是没想到,年羹尧如此能干,不过三年,他就能将这三季水稻给倒腾出来。”
康熙兴奋的都坐不住,站起来在屋子里绕了两圈:“他今年才成功,这个,偶然性有多大?”
“汗阿玛,他可是在云南一多半的地方试验了这个的,没有偶然性,若是做的好,云南说不定能全部种上三季水稻。”胤禛笑着说道,伸手在墙上的地图上划了一下:“只是云南那边,气候也是多变的,说不定只是年羹尧运气好,选择了一个合适的地方,不如汗阿玛另外派了人过去,研究一下那边的气候和土壤?”
“对,是得这样。”康熙又走了两圈,点头说道:“这事情可马虎不得,若这三季水稻真能推行开,大清以后就不用怕天灾人祸了,这粮食,至少可增加国库一大半的收入。”
“你觉得这事情让谁去最好?”康熙心里掂量了一会儿,侧头看胤禛,胤禛想了想说道:“汗阿玛,儿臣觉得工部的刘大人不错,不过,刘大人年纪不小了,从京城到云南,一路奔波,怕是刘大人的身子受不住。”
“嗯,这个确实是个问题。”康熙坐回去,眯着眼睛在心底将人手排揎了一遍:“除了刘大人,你还有什么好人选能推荐?”
“陈大人?”胤禛又想了想说道,之前那个刘大人,是纯臣,现在这个陈大人,则是原先太子那一派的,不光是胤禛知道,康熙也知道。
“怎么想到他了?”康熙微微皱眉说道,胤禛抬眼瞧了一下康熙的脸色,见他并没有恼怒,才笑着说道:“陈大人一向博学,对各个地方的土壤气候多有研究,又正值壮年,必定是能办好这次的差事儿的。”
康熙没说话,靠在椅子上盯着折子看了半天,伸手在折子上拍了两下:“你是打算让年羹尧回来?”
胤禛有些不解:“汗阿玛是打算让他连任吗?”
“嗯,这三季水稻的事情,太过于重大,既然是年羹尧倒腾出来的,这功劳也不好立马转到别人手里,你且让年羹尧在云南再安心呆三年,等这事情有了准确结果再过来。”
康熙并没有说再派人过去的话,胤禛也没有再问。爷儿俩还默契的对这件事情达成了一致看法,现在年羹尧是胤禛的人,这三季水稻的功劳,自然也是要放在胤禛身上的。
“对了,这些个折子,你怎么看?”康熙伸手点了点桌子一角放着的一摞折子,胤禛伸手拿过一本,大致翻看了一下,嗤笑了一声:“汗阿玛现如今身子很好,以儿臣之见,这些大臣们也操心的太多了。”
康熙也跟着笑了笑,过了一会儿又问道:“你觉得你的兄弟里面,哪个能担此大任?”
“汗阿玛,这个儿臣可不好说,兄弟们各有优点,一时之间还真比较不出来。”胤禛笑着扯开了话题:“汗阿玛,儿臣前段时间又得了些新东西,您要不要瞧瞧?”
“又得了什么好东西?”自打胤禛将制玻璃的方子交给了内务府,康熙对这个儿子说的新东西,还是很感兴趣的。
“汗阿玛,您先让人找一段儿不太好的土路,儿臣才能为汗阿玛展示这新东西。”胤禛还卖了个关子,康熙愣了下才哈哈大笑起来:“到了汗阿玛这里,你还敢卖关子?好吧,那朕就且等等,看看你这小子,又能带来什么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