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穿越三国之静水深流 > 分章完结阅读157

分章完结阅读157

现在他脸上的一丝浮躁和郁气,这位君王看上去真的非常符合他们心中对自己皇帝女婿那种不露声色的要求。(作者注:古意:妻父又称舅。两人皆为献帝岳父。但伏完因为是皇后伏寿的父亲。属于正儿八经的老丈人,故称国丈以示区分。)

刘协在见到两位岳父之后,很是谦和地赐座。说了好大一同家常以后,才慢慢地绕回正题,谈到许都如今的事情。伏完董承两人自刘协登基以来就跟随左右,自然明白刘协心里想的是什么?只是对于刘协话落后的担忧,两人却有了不同的反应。国舅董承是微蹙着眉小声问刘协:“陛下心中作何打算?”国丈伏完却是捋着胡须一言不发。

刘协看着二人表现,脸上浮出一丝苦笑,眼中一闪,转向董承声音温和地回答:“朕心中打算恐怕还得两位卿家帮忙才行。”

董承脸色一肃,起身出列对着刘协叩首道:“臣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伏完听完心头一凛,抬头看着刘协,声音沉厚地说道:“不管陛下如何打算,请陛下千万切记:戒急用忍!”

作者有话要说:哎哟,对于天子的反应,二姑娘估计没想到这么宽。

乃们觉得刘协想干嘛?他会听伏完劝告吗?

下一章,战徐州!可怜奉孝哟,我先安慰安慰你。

140、战徐州水淹下邳

刘协在听到伏完地话后低下头,声音苦涩:“戒急用忍?国丈可知皇宫外头如今是何情景?”

伏完垂下眼睛:想起这几天朝会最常出现的一幕就是针对许都东城之事引起的各种吵闹声。吵闹起因有许多,虽然不乏有刚正不阿的就事论事之人。但更多是想透过许都之事获得自身政治利益之人。所谓利益所趋,有些是因为分利不匀,有些是因为眼红极度他人,有些则是纯粹为了借机生事,扳倒政敌。

最近一段时间最热闹的就是大中大夫孔融参谏议大夫王朗:纵容家奴,横行乡里。欺男霸女,逼死人命的事。这事真相虽然没孔融说的那么严重,但他确实不是捕风捉影:东城重建全为利之所趋。对于拿着地契,底气十足的世家来说,赶走那些在自己地盘上搭屋建房的贫民实在是意料之中的事,给钱补偿那是发善心,不给补偿那也是理所当然。温颜劝说是手段,强行驱散也是手段。强行驱散中难免有些摸摸擦擦,磕磕碰碰,出人命在这时候实在不稀奇。

放往日事情出来参了,罚了也就算了,但是放在现在就有些微妙了:孔融是个经学大儒,声名盛大。在曹操迎天子都许昌时曾经高度赞扬过曹操,甚至为此做赋纪念。但是后来随着祢衡事情,还有许多其他事情的出现,孔融跟曹操关系越来越坏,眼看着就要走向低谷。而曾经长官东海郡的王朗,则是在被孙策起兵立业江东时所败,后投于许都。本事新降,论资历绝对不如许都其他人,但是这老头儿眼光独到,不管曹操对错与否,他一直坚定不移地追随曹操理念行动。这在孔融眼里看来就绝对是个尸位素餐,阿谀奉承之徒。再加上现在王朗家里出了这事,他不趁机狠狠惩他才怪。

两人一个经史大儒,引经据典狠批王朗治家不严。一个巧口说客,口若悬河舌灿莲花,愣是靠着三寸不烂把孔融驳得脸色涨红,浑身发抖。而一旁诸臣这回也分作了两拨,一拨以支持刘协的帝党为主,力挺孔融。一拨以曹操亲信为主,明帮王朗。一时间朝会简直堪比菜市场,吵吵嚷嚷,没完没了,最后竟然扯出一堆的旧账:连多少年前孙策立业那会儿,王朗跟江东打仗被败的事都被拿来文章。孔融扔老婆孩子的事更是被不阴不阳揪到台面说事。

这事弄了一个多时辰也没吵出个所以然,最后刘协被闹腾的脑袋发胀,两耳嗡响,攥着拳头强忍怒气挥袖而去才作罢。而对王朗这事的处置?哼哼,司空大人还没回来?你们谁敢动他手底下人?

伏完在琢磨透所有事情以后,依旧是面色不变,一字一顿恭声道:“正因如此,臣才劝陛下戒急用忍。”

刘协闻言,拳头在袖中紧紧握了握:“国丈当知,如今情景亦非朕之所愿。若非他……”

“陛下慎言!”伏完豁然抬头打断刘协即将出口的话,紧接着转身紧张地看向门口,在确定周围无人后才微微舒了口气,满是不以为然地看着刘协:“陛下之意老臣明白。之如今陛下还未成年加冠,不能亲政。所以朝中之事还应多赖曹司空。”

刘协先是噎了噎,在听到最后一句后嘴角泛出一个类似讽刺的冷笑:“司空大人确实是宵衣旰食,尽职尽责啊。只不知他如此这般是为国为君,还是为了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