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的看待。她甚至都开始讨厌现在的自己。而豆根,为了哄忆锦高兴,更是不知违心地赔了多少不是。以至于让桃灼知道了都摇头感叹:“真是应了那句话,‘不是冤家不聚头。’”好在她不是那古板的老妈子,知道她们两个人的真心相爱和彼此珍惜。只是对于忆锦倒常常替她婉惜。
忆锦虽说有豆根太子的宠爱,可是在宫中日子久了,总有些不如意的事情,转眼就要八月中秋了,忆锦便央求豆根道:“我想出宫去看看爹娘!”
豆根哪经得起忆锦的再三恳求,再说他也想忆锦能去宫外散散心,便道:“准你半个月,要速去速回!”
忆锦征得了豆根太子的同意,便托魏将军将这个消息转给自己的爹娘。
圆圆得了信,哟,高兴的不得了啦。现在的圆圆可是今非昔比,自从忆锦进了宫,魏将军早就请旨。蒙王上恩准为忆锦的爹娘在九华山的镇上,建造了一座大宅院。名为锦府。成为了九华山中最出名的大户啦。为迎接忆锦,圆圆开始安排起来,府中上下开始忙碌。等到忆锦归来的那天,圆圆率全府家丁,一清早就在大门口迎侯。就连近县的知府都来亲自恭迎。忆锦坐八人抬绣风銮大轿,由宫女们呼拥进了锦府,忆锦在园内转了一圈。只见园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佳木怪石竹林掩映,树上挂满各种绢花,池中有螺蚌制成的彩灯。大家说笑热闹无比。忆锦少不得对大家赏赐一番。大家得了赏赐,知道锦妃好久未回家,少不得与家人说些体已话,便纷纷自觉得退了出去。待众人离去,忆锦对着宴席上的满桌佳肴,却没有任何的味口。圆圆却兴奋的问道:“女儿呀,你在宫中过的还好吧?听说那豆根待你不错?”忆锦一听忍不住将宫中的情形对圆圆描述一番。最后哭诉道:“娘,女儿最担忧的是至今依然没有生下一儿半女!”
看着忆锦悲悲切切地样子。圆圆一口气差点没缓过来,她白了忆锦一眼便道:“娘好不容易等到你进宫,谁知你的肚子怎这么不争气?豆根还没有纳妃呢,你就这个样子?你怎么就象你那榆林疙瘩的老爹样不中用?宫中那点小事情你都应付不了?我怎么就生了你这样的女儿!你怎么就不学学你娘我!一次就怀上了龙种!”
忆锦只顾着自己哭的伤心,却也没听清楚娘说的些什么,倒是圆圆说到这里便想起了过去的事情,心一阵烦闷,便没有再说下去,只骂道:“那可怜我那孩子才只有那么小一点,就白白送了命!”
忆锦在家里呆了一日,连爹的人影都没见到,问圆圆,圆圆只道:“谁知道他又野到哪里去了?连女儿回家这么大的事他都不知道。”
话说影子听说女儿在宫中的境况,心里担忧,便去魏将军府,想请魏将军帮忙,忆锦再怎么说也是魏将军的义女,常言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那魏将军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只是他把锦儿送进宫,能让她得宠,让她不受人欺侮,他也只能做到这些,至于那生孩子的事情谁又能帮到她呢?
圆圆在家没见到爹,娘又活象自己欠了她三百两银子样的,摆着个难看的脸。忆锦一腔苦闷没处说,只得又匆匆回到了宫中。
第九章 机关算尽被误
回到宫中的忆锦心里越来越不安,她本是个单纯的姑娘,自小长在山里,在宫中虽贵为妃子,有仆役侍候,但仍难免寄人篱下之苦,她想象中的原以为进了宫便可以和豆根常相厮守,豆根的爱情是她唯一凭借的证物。却有没有想到。豆根身边环绕的众多女子,她成日里就不得不多加防范。
忆锦这样颤颤惊惊的过着宫中的生活,一天忽然觉得身体不适,豆根请了个太医前来,太医来号了号脉,忽然道:“太子,大喜啊!”
豆根忙道:“喜从何来啊!”
太医微笑着跪下,磕头道:“臣恭贺太子,太子妃是喜脉!”
豆根大喜道:“真的?你确定?”
太医道:“臣有把握,确是喜脉!喜脉,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平常人脉搏跳动是一下一下的,怀孕后,两套脉搏一起跳动,在一套脉搏之间,又夹杂着一套,就像在脉搏上滚动一样,此是气血充盈,养胎之现象。”
豆根几乎不敢相信,他问道:“太医,您可曾瞧仔细了,不会看错?”
太医笑道:“不会错的,臣刚才号了数次,锦妃娘娘的脉圆如豆。确实已有两个月的身孕了。”
豆根一听大喜,忙扶起忆锦道:“锦儿,你可见了吗?你有喜了,从此后要多注意身体,一定要生个大胖小子啊。”
忆锦点了点头,笑了起来。上天终于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