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虎 xiaoshuohu.com
是夜,老朱皱着眉头,回到寝殿。wkhydac.com
一路上,他忧心忡忡,还在想着自家大儿子所说的开放教育之事。
“唉,到底兹事体大啊。”
哪怕他本就是淮右布衣出身,体验过世间底层百姓挣扎求存的不易。
他才发自内心地希望,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从改善民生,到下一代读书开智,再凭考科举改变命运。
即便不去考试,普通老百姓都懂识文断字,那大明将会变得何其繁荣?
“就算是盛唐和富宋,也达不到咱这标准吧。”
老朱乐呵呵地做着美梦。
眉头却依旧愁眉不展。
北宋的毕昇发明了泥活字,元朝又有个叫王祯的发明了木活字,以及转轮排字。
用这些东西大批印刷书本难么?
只要控制好纸张书本的成本,其实都不算难!
可是有什么用呢?历朝历代,世家门阀,权贵豪强手里都掌握了这样的手段。
他们是怎么做的?
几乎不约而同选择瞒下这份技术!
他们宁可垄断知识,也不希望流落民间,让大量寒门冲击他们的位置!
“唉,读书是老百姓翻身的唯一机会。”
可偏偏这条青云路,有的是人伸手遮天,也不希望底下的黔首看见。
“凤阳啊凤阳,但凡多出几个像张成这样的俊秀人杰,咱也不会有现在这般头疼了。”
老朱再次忍不住感叹。
当然他也知道,像张成这样多智近妖,造化灵秀的人物,千百年可能就会冒出一个。
更甚者,在老朱心目中,曾给他立下汗马功劳,有能掐会算神通的刘伯温,都比不上张成!
张成带来的诸多改变,实在太重要了。
正因为亲眼见识过凤阳的繁荣,老朱才由衷希望,新政尽快推行。
再不济,通过义务教育多发掘出一些人才,也好过现在捉襟见肘。
凭寥寥无几的革新派,和树大根深的顽固守旧派斗争。
“话说回来,李善长的位置是不是也该动一动了?”
老朱脑回路一转,居然又惦记上他的宰辅。
老李是块好砖啊,哪有用处往哪搬。
比起树立在朝中,让他百般看不顺眼的百官之首,当朝宰辅。
这人还是下放了做点实事更得他心一点。
……
此时此刻,身在溧水县忙碌到深夜的李善长,猛不丁打了个喷嚏。
“啊嚏!!”
“舅爷,您没事吧!?一定是白日去老乡家里视察,着凉了!”
外甥丁斌见状吓了一跳,赶紧拿出毛毯给他舅爷盖上。
嘴上又忍不住埋怨道:“舅爷您也是的,视察这种小事哪能用得着您呢?”
“我带领几个差役跑一趟不就完了吗!”
“反正我身强力壮,多跑几步路也不打紧。”
反观他舅爷,就固执地亲近基层,不搞那些繁文缛节。
什么轿子马车都免了,一大把年纪了硬自己走着去,可不就累病了?
“臭小子你懂什么。”
“我这是和凤阳张大人学习,要深入基层,就得亲自走到基层,看看老百姓的实际需求。”
“至于调回去的事,暂时不想了,先把溧水县好好发展好再说吧。”
丁斌一时无语。
他又没说想回去,舅爷净冤枉人。
不过……
丁斌想了想这一连数日,陪舅爷上山下河,亲自用双脚丈量过的土地。
下到村镇,看到的一张张朴实沧桑的面容,他们那充满希冀的眼神。
他挠了挠头,用和蚊子差不多大小的声音嘟哝着。
“其实,这溧水县虽然是小地方,但青山绿水的,也还不错吧。”
铺上了水泥路,等和凤阳多取经,发掘出当地更多独有资源,那还不是财富滚滚来。
就算住在大山里,老乡们也能有了进益。
慢慢把一个下县发展成中上县,甚至上县的快乐,在南京捞多少偏门银子他都不换!
丁斌不知道,这种感受叫作成就感。
李善长隐隐听到了他的嘟囔,也不在意地摆摆手,眼睛继续盯在公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