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虎 xiaoshuohu.com
看着眼前一幕,朱标哪还不知,这一切都是王庸擅作主张。liangxyz.com
能入奉天殿议政的,哪个不是高官厚禄的朝廷重臣。
他们身具庙堂之高,却不管下属为官如何窘迫难捱。
如王庸这等老臣,死咬着不让涨俸,也只是想在史书上留个清名而已!
“此举简直荒唐!”
“对他们这些腐儒来说,名声居然比实际利益还要重要!”
一时间,小朱为这个可笑至极的理由,气得火冒三丈!
枉他和父皇放眼天下,只希望大明蒸蒸日上,不管群臣还是百姓都能过得更好。
这群臣子,或是图名,或是图利,不思进取,却总想着拖朝廷后腿!
现在,为一己清名,连官衙小吏的俸禄都不放过!
明知道长此以往,民间通货膨胀,官员俸禄不变,会带来多严重的后果,却统统忽略!
也不动动脑子想想,那些六品之下的芝麻小官,仅那点俸禄,无法养活家小,都得活活饿死!
没了手下干活,空有朝廷何用?
无小吏走访民间,串通上下,暴元之乱,又将近在眼前!
朱标怒极反笑,原地徘徊一圈。
这会儿他终于明白,老师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什么意思了。
曾经就这句话,老师给他上了十分晦涩的一课。
彼时小朱还是一知半解,根本不懂这些弯弯绕绕的概念。
直到现在,他恍然大悟。
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便会产生什么样的上层建筑。
说到底,朝廷现有班子的理念完全没转过来。
大家过去都过着苦日子,一心想推翻蒙元暴政,所以勒着裤腰带,跟着父皇打江山。
然而现在,陈友谅、张士诚乃至蒙元都被打倒了。
江山大定,现在也终于到了瓜分利益,坐享其成的时候。
大部分老臣,还以为能仗着资历和功劳,不贪图物质享受,并且理直气壮要求后来人也如此过活。
可事实上可能吗?
一边要大力发展大明经济,使得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
一边还要求官员拿着最低的俸禄,自觉为民奉献,将自身所学货与帝王家。
别说小朱作为统治者,他都觉得这样做有违人道。
随着新政的推动,民间经济高速发展,新的工商郑策滚滚向前。
迟早老百姓生产力的发展,将引起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变化。
再随着经济基础的改变,上层建筑或慢或快也要发生变革。
也就是说,即使还是他父皇在位期间,大明江山日趋安稳。
在同一环境下,经济基础的量变和部分质变,肯定也将决定了上层建筑要发生相应的量变和部分质变。
俗称,一代新人换旧人。
过去的老臣思维跟不上全新的大明,为了让整个国家能健康地向前推进,必须要剪除那些汲取过多养分却无卵用的枝丫。
与其让他们成为阻碍,不如当断则断,免得反受其乱。
“所以,老师所说,真正的改革才刚刚拉开帷幕。”
“涨俸,不过是新政改革的小小缩影,不过光这冰山一角,也已足够看清群臣的态度。”
“韩国公已经领悟,但剩下的老臣,那些征伐在外的元勋,真的也能跟上时代吗?”
小朱缓缓眯起眼,视线转而投向气愤不已的程昭等人。
“这些能吏,随我去凤阳银行,受益良多。”
“明明看到的是一样的风景,却和王庸有着截然不同的理念转变。”
也直到这一刻,身为大明太子,小朱终于下定决心。
“要推动新政,就不能光看高层。”
“唯有中层和底层的官员,才是整个朝廷运转最不可缺少的部分。”
“涨俸势在必行,只要因此调动朝廷最中坚的力量,新政推动就算受到上层阻力,在民间也一定能长长久久运行下去。”
小朱看程昭他们还在你一言我一语,怒声讨伐王庸等老臣,微微一笑,悄然离去。
他已经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翌日一早,群臣一如既往上朝。
就见太子殿下长身玉立,站在九阶丹陛之上,俯视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