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不好管,那么一旦有君王失德,亦或是发布什么政令引起百姓不满,带来的后果将是极其严重的。
老朱也知道,李善长的担心不无道理。
可他被张成一言点醒,现在正站在改革的浪头上。
有凤阳为例,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尤其,他作为布衣天子,一路离经叛道走过来,怕过老百姓闹饥荒,连续起义的困难吗?
当然不。
甚至有张成正在孕育的高产粮种,迟早大明百姓都会不愁吃穿。
那么既然老百姓的困难就摆在眼前,流民猖獗,他一心改制,就不会畏惧将来还未发生的麻烦。
“百室啊,这就是你着相了。”
“咱不像你,读了那么多圣贤书,却也知道天下大乱最基本原因,是百姓生活贫困,而不是失去狗屁道德。”
老朱连连摇头。
何况他自己就是灾荒年,踏着全家的尸骨一步步走上来。
如何不知,在饥饱都无以为继之下,人会变得有多可怕?
饿殍遍野,易子而食……当时的天下宛如人间地狱。
“所以,咱得先让民间吃饱饭,才好讲道德啊!”
老朱语重心长地对李善长说道。
只可惜,他的劝说还刚起了个开头,李善长何等玲珑心思,立马就明白了陛下的来意。
合着他还是站在宋濂那边,宁可相信张成什么新学,也要说服自己!
李善长暗自气得吹胡子瞪眼,当场不客气地表示。
“夜已深,老臣为大明宰执,夙兴夜寐多年,已是十分浅眠。”
“太医都说咱们上了岁数的人,更应保养自身,所以老臣也不多留陛下了。”
“还望陛下体恤,回您自己房间休息。”
被李善长下了逐客令,老朱一下就懵了。
直到门嘭的一下在面前关上。
老朱是咬着牙又气又好笑。
心里总算明白,为何张成那么想让李善长这头倔驴来主持新政改革了。
“只怕,那鬼精的张小子早就看出李善长思维顽固!”
“作为满朝文臣之首,若不先搞定他,只怕就算新政推行,他也不会配合,说不定还能加以阻挠。”
于是,老朱原本不赞同张成的提议,现在反而脾气上来,直接敲定了主意。
几天后,大明勋贵们围绕凤阳算是见识过了,新政推行下的全新城市。
大大开了一番眼界后,众人心中再是不舍,也知道朝中多少要事少不了他们忙活。
老朱看着眷恋不舍的徐达等人,笑着当即拍板。
“好了,咱还没到老得动不了的时候。”
“现在贪图凤阳的享受,咱可以尽快推动新学,让凤阳规划早日在大明遍地开花!”
现在徐达他们都已非吴下阿蒙。
如果曾经有人在他们面前说,大明最繁华的南京都比不过凤阳老家,多半要被勋贵们嗤之以鼻。
可现在,一个个打脸啪啪啪,包括脾气火爆的郭英在内,全都真香了。
除了留下来继续学习的皇子们,勋贵们精神十分亢奋,顿时找到新的奋斗目标。
有什么比让新兴城市凤阳,走向全国,让整个大明涌现盛世气象,更振奋人心的事情?
大佬们一个个都崇敬地看着老朱,心说不愧是他们大明的皇帝陛下,就是高瞻远瞩。
回去就准备下大力气,尽所能及让凤阳知名度响彻大明。
然而,谁也没想到,就在回程的路上。
李善长被老朱一记突然的诏令,搞得整个人懵逼。
“着令韩国公至南京下属县城做县令,即日启程,不得有误。”
老朱身边拱卫司使宣读旨意的时候,李善长同车的文臣们都听个正着,当即大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