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我和我的一家人 > 第6章 人生如歌——二. 日子越过越好了

第6章 人生如歌——二. 日子越过越好了

我们开始清理杂草,清除石块垃圾。爹说,:“看这些草长得这么茂盛,说明这里土质还行,种上农作物肯定能长得好。”我们爷俩信心十足干得热火朝天。经过一番收拾这里显现出一大片可以开荒的地。那是原先的院子和街上的小树林。看着这片曾经带给我们温暖和欢乐的土地,爹很满意。我说:“爹,以后的活你就交给我吧,你不用来了,我一人就能把这块地摆弄好的。”后来我每天中午吃过午饭都来挖一阵子,傍晚再来挖一阵,有时候妹妹也和我一起来。不过妹妹当时在生产队干的是体力活,很累,不像我坐在办公室,所以我不让她来,可他还是来了好几次。妈妈也想出一把力,她会领着小弟弟来。妈说她干不了多可以干少,多挖一铣土就多种一棵庄稼。每当小弟弟星期天放假或星期三下午放假,她就哄着小弟弟跟她来山东外,小弟那是才十多岁,常常耍滑偷懒,妈妈只好每次出发前都会炒一包黄豆粒(那时好像家里也没有别的食物了),先给他一把解解馋,也能充充饥,弟弟吃了几颗:“好香啊,真好吃。”便很听话地跟着妈妈走了。妈妈说,弟弟还真挺能干活的,比她挖的多,只是三分钟热血,没过多久就喊,又饿了,扔下工具,一下子就躺到草地上,妈妈看着他可怜巴巴的样子,只好从衣兜里掏出一把豆粒放到他的手里。他笑嘻嘻地吃了之后爬起来甩开脖子又能大干一段时间。妈妈的腰、腿本来就不好,加上气短气喘,干不了几下就气喘吁吁,索性坐在地上用镢头刨。弟弟见状一把夺过妈妈手里的工具扔到一边大声说:“妈妈你不用干,就给我做个伴就行,我来挖。”妈说,小弟当时那个样子真像一个“小大人“。

就这样一家人齐心协力,大约用了十多天就已经整理出了一块很大的小荒地。我高兴极了。我和爹不误农时地种上了高梁、谷子、大豆等,更多地是地瓜。望着长出来一片绿油油地小苗,我们心里高兴极了。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这片小荒地,大旱了,我挑起水桶就去了,水塘的水离的很近,一个中午就能挑上三十担水。看着干涸的小苗喝足了水的样子,我的心情好极了。

后来我们每年都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往外扩展,小荒地越变越大,收获也越来越多。这大大的缓解了家里粮食不足的困境。

俗话说:三春不如一秋忙,这话一点不假。我们的小荒地秋收时也是最麻烦的一件事。它离家又远还得爬山坡,我们又舍不得误工。所以只能利用中午或傍晚收工之后的时间来收。那时没有任何的运输工具,全靠人挑肩扛。在爹的指导下,我们把高梁交叉捆成十字形,扛着走挺省力。一趟最多扛四捆。最麻烦的是地瓜,产量也最多。幸亏爹想的周到,提前用道边的山材柳条和棉槐条子编了好多担挑筐,出地瓜的时侯全部都派上了用场。我们每天挖出一部份,把所有的筐都装满,然后在天还没黑下来之前从山东外运到山顶上来。因为我们为了照顾爹不用爬山坡,就让爹在山顶上等我和妹妹从山底下挑到山顶上,爹再从山顶上往山这边挑。先放在山下,等山东外的地瓜全部挑到了山顶上,在一点一点往山下运。这是因为山东外只剩我和妹妹两个人,天黑以后,我们会害怕。我们爷仨就像蚂蚁搬家似的来回倒腾着,像是接力赛。等所有的筐都运到山这边的时候,再摸黑一担一担挑回家。每次都是快到半夜的时侯才运完,我们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两腿发软了。可是看到院子里一捆一捆的红高梁,一堆粒粒饱满的大豆,还有屋子里一大堆又红又大的地瓜,我们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自从有了这块小荒地,我们再也没有饿肚子。餐桌上也多了粉皮粉条等一道“美味”,生活大大地改善了。

说起粉皮粉条,它的制造过程,那可是当时农村的一大潮流,要知道做粉皮粉条,首先需要有淀粉,而地瓜淀粉是最好的原料。可当年村里连个粉碎机都没有,人们加工粮食用的还是很原始的石磨石碾子,怎样把地瓜捣碎磨成浆。取出淀粉?这似乎是个很大的难题。可是我们智慧的前辈们发明了一个虽很笨拙,但又简单又实用的工具来加工淀粉:他们用一块儿做水桶那样的薄铁板,放在木墩子上,用一根粗铁钉子在铁皮上钉出密密麻麻的小洞,靠木头那面的小洞周围会突起一圈尖尖的刺,很锋利,再用一个木框子把它固定住,就做成了一个简易的搓板。将地瓜洗净之后,在搓板上来来回回地搓擦,一根地瓜很快就被摩擦的粉碎,变成了一堆浆糊状。

我爹就做了好几个这样的搓板,有大的,有小的,有方的,有圆的,根据材料而定。记得那些年收完地瓜,就是加淀粉的时候了。每天妈妈都会提前清洗干净了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