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她:
“姗姗,虽然我们是高二因为《芝加哥》才熟起来的,但我一直觉得,你是我理想中的好朋友的样子。”
“性格很好,好像我们怎么麻烦你,你都不会生气。”
“声音很甜,但又不是柔弱娇气的小女生。”
“学习的时候很努力,永远知道要达到目标应该做些什么,达到目标后也从来不自傲。”
“组织活动的时候特别负责,不需要太费功夫就能把所有乱糟糟的事情安排妥当。虽然一开始觉得你有些难接近,熟悉了之后才发现你比谁都热心。就算自己忙到没时间吃饭,也一定会提醒我们按时去吃饭。”
徐蔓舒想起去年的表演,也提起林轶恒。
“我还记得来看你表演的那个男孩子,我后来才知道他不是我们学校的。我都没有羡慕你,觉得有一个男生会大老远地来找你是多感动的事情。我反而更羡慕他,因为你真的很好很好。”
“所以后来,想成为你这样的人,也想试一试你曾做过的事情。”
姗姗觉得有些感动,侧头笑着看她:“夸奖我收下了。而且,你其实做得比我更好呢。”
她又看着远处忙忙碌碌的高二学生,去年表演前扭伤脚的小学妹现在已经成为女主角。她突然想起一句话来,他们终将成为我们,也终将超越我们。
“林姗姗,去北京了要照顾好自己。”徐蔓舒也侧头看她,真诚地说,“如果有机会,我一定来北京找你玩。”
“你也是。”姗姗说,“祝你在省大的生活,一切顺利。”
好像的确被徐蔓舒鼓舞了一般,林姗姗征求父母同意,买了高考第一天去迎海市的机票。
迎海迎海,好久不见。
实验中学的朋友们并不知道她过来。六月的阳光已经变得刺眼,姗姗一个人从儿时的家漫步到城东小学,四处皆是她并不熟悉的高楼和店铺。她带了相机来,把一路所见藏进胶片。
姗姗又循着记忆慢慢走到实验中学。老校区的样子是不怎么会变的,只是此时校门口拉起了高考考点的横幅,周遭都变得无比安静。下午的数学考试才刚刚开始,校门口只有寥寥几个等待考生的家长小声聊着天。
他们见姗姗也是考生的模样,不免将她拉进话题。听说她已经保送y大,又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
有一位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在理科实验班,也有同学拿到了自招加分云云,林姗姗不禁竖起耳朵仔细聆听。
和林轶恒已经四五个月没有联系。她只能赌一把,祈祷他高考顺利,如愿去到最想去的学校,如愿……北京再见。
此时,连从这些话中获取一些可能与他相关的信息,她都觉得快乐。言语间仿佛已经离他的生活和梦想更近了一些。
第二天下午五点,高考正式结束。校门口的家长也逐渐积聚起来。最先跑出校门的男生忍不住喜上眉梢,连说题目简单发挥超常,只是在被电视台记者拦住采访的时候才略略收敛了脸上的神采飞扬。
姗姗想起那一年在实验中学考完小学毕业统考,她也是这样欢欣雀跃地飞奔而出。那时无忧无虑的她也以为,即将迎来最美好的暑假。
姗姗不禁羡慕起那个男孩来,但更羡慕的,也许是过去的自己。
那个按部就班地长大,不需要考虑未来的自己。
结束高考的学生陆陆续续地走出校门。姗姗抬头张望,最先等到了推着自行车出来的曹健。
曹健见到姗姗差点没认出来,听到她喊他名字才揉了揉眼睛走过来,一脸惊喜的样子:“林姗姗?你怎么会来迎海?”
“不会是来看我的吧……”他大惊小怪地指指自己,随即又自我否定,“肯定不是。……是在等林轶恒吧?林轶恒还没出来呢,我刚看到有同学找他对答案,估计还得再晚点。”
姗姗微笑,把手背在身后:“考得好吗?”
“还可以吧。”曹健说,“早上文综做得还挺顺利。英语反正一直都不太行,能做的都做了,不会的也瞎蒙上了。”
边上有同学大声喊他,还用八卦的眼神打量他俩,被曹健飞快地赶走:“不是找我的,找林轶恒的。”
几个同学秒懂,拍拍曹健的肩膀说着别忘了晚上的聚餐,然后又光明正大地看了姗姗几眼,才骑车离开。
曹健还想跟她说些什么,转头看到陶佳和陈屿,只好悻悻然和林姗姗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