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岭村民们的庄稼收成都减产不少。
只谢家的庄稼却仍旧如数。
早先村民们在田地里侍弄粮食的时候便发现,谢家的小麦只有少数被冻死,大多亭亭玉立,穗大饱满,可馋死人了。
之后便有不少村民找上谢秉恩,问他家的麦种是从何处买的。
收成的时候,大家都在关注谢家的收成情况。
现在院子小,麦子脱粒晒干都是在专门的麦场中,谢家的麦子脱粒之后晒在麦场,地本就多,收成也不少,整整将麦场铺满,颗颗饱满,仿若不曾受灾。
可把村民们羡慕坏了,一股脑儿涌到谢家,纷纷跟谢秉恩要下一季的禾苗。
进了六月,天气渐渐炎热。
庄稼收成之后,百姓们多多少少手里有了一定的余量,不必在往粮库跑,百姓们也开始种下新的粮食,新鲜的蔬菜,或者从山野里获取一些野菜,不必再因为粮食的问题而拮据。
薛蕙的粮库能够坚持,但是其他的粮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尤其是老周等人。
他们的粮铺,至始至终没有降价,手里存了好大一批粮食。
他们坚信薛蕙手里没有那么多粮食,等待着薛蕙手里的粮食用尽好大赚一笔。
可还没有等到那一天,却等来了百姓们庄稼收成,对粮食的需求大大减少。
若再维持高价,根本不会有人来买,还会白白浪费了满库存的粮食。
但是此刻降价,定会亏损至极。
都已经坚持了这么久,到这时候白白降价亏了一大笔钱,谁能甘心?
徐员外也是如此,一直坚持不肯降价,他时刻注意着府城粮商们的动静。
到这时候,府城中自然有几位粮商坚持不下去,选择了降价。
到这时候虽然降价会亏损,但好歹不会亏损太多。
若在一直这么坚持下去,固执下去,到时候恐怕连本钱都收不回来。
徐员外自然也打听到了他们的消息,可他们中间最中心的人物老周却仍然没有降价。
徐员外便也不降,老周到现在还不降价,定然是心中已有了对付薛蕙的方法。老周可是云西的粮食大商,跟其他几位粮商联手,区区一个薛蕙还能对付不过来?
现在不过是让薛蕙尝些甜头罢了。
张老爷这种见利忘义忘恩负义之人早晚会受到报应。
总有一天他会让姓张的知道,他徐员外的选择才是正确的,跟着薛蕙,哼,没什么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