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不到,朋友便起间隙。心思电转,一咬牙,大不了铺子再放一放再说。不过这事儿她却不能做主,要与苏士贞说一声才行。
因笑道,“不瞒姐姐说,我家正巧自各处凑了几十两银子,准备在新城中赁铺子,我爹爹这两天已将价钱谈好了,明日就要去付银子。姚姐姐这边急着用,妹妹也有心帮一把。只是要等我爹爹回来,我与他说说,瞧瞧这铺子的事儿能不能往后放一放”
姚玉莲听她松了口风,喜得连忙站起来,离了桌子向苏瑾拜了下去,“实在是因哥哥走时,爹娘将能借的人家都借遍了。不然我也不会叫妹妹为难,妹妹的大恩大德,我姚玉莲没齿难忘”
苏瑾见她这样,突然为自己的决定松了口气儿,可见真的是无处借了。连忙起身将她按坐在椅子,“姚姐姐这可折杀我了。银子地事儿,我尽量跟爹爹说说。”又奇怪的问道,“姚姐姐,我们家只要交三十两,你们家的饭馆也不大,怎的就派了五十两呢?”
“唉”姚玉莲轻叹口气儿,“我们家早先是个三间门面的大馆子,三年前因生意不好,将另外两间赁把别人家,谁知那衙门的税单几年了一直没改过,只叫我们按原来的大馆子交税银。若说这税还罢了,一季三百贯钞,每贯折银四厘,三百贯纱也不过一两二钱,虽然吃亏些,却还交得起这一回的海防捐,可真是叫我们吃大亏了我爹娘说,等过些日子银两周转过来,便使些钱托人到衙门将底子改一改呢。”
原是这样苏瑾也隐约听苏士贞说过,不管是商税还是民赋,都存在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姚玉莲家的情况还算好的。记得苏士贞早先提过梁家巷子西头有一个匠户人家,那家老汉是匠籍,死了已有八年,但是朝廷十年才重新核一回户籍,因而这八年里,那老汉虽不在了,但是每年他的那份儿匠籍银子却得雷打不动地交上。那家人每年交税时都要闹一场,可最终也拗不过官府税吏,该交的银子一文不少的交上。
苏瑾叹口气儿,安慰姚玉连几句。因这几日苏家又开始做鞋子,姚玉莲来后不久,便不断有妇人来交送做好的鞋子,再领些半成品回去。梁小青和常氏在院中收鞋子发放半成品,把人工钱儿,忙得不可开交。
姚玉莲看她家忙着,不好多坐,便要家去。苏瑾也不多留她,只是宽慰道,“姐姐且放心回去等信儿,等傍晚时我爹回来,我便与他说。”一边送她出了院门儿。
61看书网 w61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