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若只是没有相中,太便宜刘家。
刘夫人心虚又不占理,怕贺家先下手为强坏了张阁老名声,自那日回府,她便四处走动,四处传宁阳侯夫人狭隘苛刻,贺三郎亦然。她的女儿因想着尽孝,在龙隐寺当着方丈的面,同人交谈了两句,便被宁阳侯府揪住大做文章。
两家是朝中排得上号的文臣勋贵,流言一出,寥寥几日,便已经四处传开,王氏耳朵里也有了风声。
王氏也没闲着,刘小娘子咒贺书礼的话她一字不漏地传了出去,并且把刘家的维护阁老名声的动机分析的十分透彻。
外人一听,多半是倾向于相信宁阳侯府,毕竟贺书礼如今什么状况众人都知晓,这样好的亲事,王氏还去挑剔人家,岂不是跟亲儿子有仇?倒是刘家嫌弃人家残废的可能性更大。
传了几日,这事儿就传进了帝后的耳朵里。
若是旁人,帝后倒不关心,由着大臣自己解决便是。
事关贺书礼,皇帝很是上心,他把刘阁老叫去问话,不问别的,只问刘家当年与宁阳侯如何成为至交的。
出身寒门的刘阁老虽是两朝重臣,比之其他老臣,自己出身到底有所欠缺,以至于多年来只位任群辅,努力经营数年,根基根本比不上世代袭爵的侯府稳定从前刘阁老顶着同僚清流的讥笑声与侯府结交,看重就是宁阳侯府勋贵世家的背景,但是刘家这次的做法,便会被打上嫌贫爱富、汲汲营营的名声,哪里还有脸面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