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旦旦地说道,“二来,其虽然是在燕王的压迫下叛逃他国,但毕竟是叛逃,百姓哪敢相比?
“荆轲死得惨,但是悲壮,为何不选?”
“荆轲?那个去刺杀嬴政,还失败了的卫国人?”伯恢咂嘴,眼中闪过一丝理所当然的鄙夷,“说实话,吾很佩服他的勇气,但其失败致燕血流成河,国破家亡,燕人别说与之比美,不骂就不错了。”
江顾默然点头,对这个态度表示理解。
荆轲毕竟是四大刺客中唯一一个失败的人,也是唯一一个连累了无辜百姓的人,若是没有司马迁著书立说,恐怕会随燕人的痛恨,一起湮灭在历史长河中,鲜为人知。
“那秦开呢?其在东胡做人质积极搜寻情报,后来逃归燕国,不仅率军迫使东胡后退千里,还攻入箕子朝鲜,取地两千余里。”
“他出身鲁国秦氏。”伯恢额头冒了一层虚汗,“若非其孙子秦舞阳跟随荆轲入秦招来灾难,燕人定然会争相与之比美了。”
江顾顿了顿,提起一个人,“我记得燕昭王时期,燕国有一个贤人名叫郭隗,为王讲述千里买马骨,最终促成燕建黄金台,招揽天下贤士。”
“燧长都说他是贤人了,这谁比得过?”伯恢无奈地摊手,叹了口气,“这就像儒者不敢跟孔丘比,黄老之徒不敢与老聃比,这位可是我燕地仅存的贤人了,焉能冒犯?还是从外地选一个比较稳妥。”
江顾:“……”
列了这么一大圈,没想到除了最后一个,其他的都非燕地本土人士,难怪燕作为老牌诸侯国,春秋五霸中没有它的身影,哪怕是战国七雄,也是到了后期才堪堪迈入。
没有人才果真是硬伤。
当然,有人才把握不住,也是硬伤,就比如说卫国,魏国,春秋战国两大人才输送基地。
此事倒也提了个醒,想要让大汉快速强盛,必须抓紧时间搜罗人才,赶在刘彻继位掌握实权之际,猛拼一把,不说武将,最起码也要把商业、农业的底子凑出来,为卫青出兵积攒资源。
江顾想到这,右手成掌放在额前,眺望途道尽头,散落在地平线附近的牛马成群之象映入眼眸,淡淡说道:“你曾说大汉可以将匈奴人引到马邑进行合围,可知这个念头和家上想法不谋而合?”
“家上跟我提起过。”伯恢坦然道:“燧长为何突然说这件事,你不是说要从长计议吗?”
“咱们二人今日出来,从某个方面来说,就是从长计议中的一环。”江顾咳嗽一声,警惕看了眼四周,压低声音道:“大军欲出征,必须保证粮草充足,待会见到的人可以保证马邑三十万大军半年吃喝,亦能及时调度天下郡国民夫、武器供应前线。”
“我大汉还有这样的人才?”伯恢瞪大眼睛,越听越玄乎,“燧长,这样的人才,不应该让家主来招揽吗?为何出发的时候,你拼命阻拦,不让家上跟着?”
“我担心家上一时间接受不了此人的样貌。”江顾一本正经地回答。
“这就是多余的担心了。”伯恢一脸看白痴的模样,“家上为招揽燧长,不远千里从长安到平城,如此爱才之心,岂能因为外貌而改变?”
伯恢见江顾一直沉默,愣了一下,追问道:“莫非难看到极点?不会长得跟晏婴一般吧?”
江顾回忆着史书中对晏婴的记载,郑重点头:“差不多。”
……
“燧长…”
“你口中的差不多…”
“指的是…身高差不多?!”
洛阳牛马市老槐树下,伯恢像见了鬼似的,眼皮上翻,眼珠子差点瞪出来,说话磕磕绊绊的,先前对刘彻识才的自信荡然全无。
此刻,他正指着远处商队里的一个人,准确地来说,是一个身高一米五,只有十一、二岁的小孩,颤颤巍巍地跟江顾对话:“吾终于知道你为何不让家上跟来了,我要是家上,来了之后看到所谓人才是这么个小屁孩,绝对让咱俩跑着,不,跳着回长安!”
“稍安毋躁。”江顾抬手暂且打断,“此人年龄虽小,但却早已因心算名满洛阳,再加上自幼就被传授商业之道,只要稍加培养,绝对可以成为搅动大汉经济的关键人物。”
“就他?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屁孩?”伯恢一脸不信,“他能调动三十万人半年用度的辎重,我就能满足一百万人的用度!”
“看样子你颇为不服啊。”江顾嘴角上扬勾起一抹微笑,“要不要打个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