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大明:我的外甥朱厚照 > 第五十九章 皇帝亲临

第五十九章 皇帝亲临

“母后,您这话是何道理?”

“孩儿身为太子,岂可拿那等劣制衣粮赠予他人?”

“父皇常教儿臣要推己及人,宽待百姓。可这些糙米和劣质棉衣,儿臣自己都瞧不上,怎能拿去布施他人?”

朱厚照一脸不解,直蹙着眉头据理力争。

张皇后面含温笑:“我儿忘记了吗,那些流民,都是些衣食无依,苟且求生的可怜百姓。对于这样的穷苦百姓来说,吃穿的好坏并不重要,只要能填饱肚子,能抵御寒冷,便已足够了。”

“可……可若是能吃上更好的餐食,用上更上等的衣被,不更好么?”朱厚照道。

张皇后笑着摇头:“可这些都要花银子的,同样的价钱,若是买更好的粳米和上等衣被,怕是只能买到一半了。”

张皇后又朝院中的车马指了指:“花同样的钱,能买到更多粮食,救活更多的流民,刘瑾此举非但无过,反而有功。”

听到这里,朱厚照才恍然点头:“母后的意思,是说钱财要花在刀刃上,对吗?”

“正是此理!”张皇后笑道,“我儿还小,日后还须向你父皇多多学习。”

朱厚照虽有长进,但毕竟少年心性,办事全随心意,并不考虑如何将利益最大化。

这一点,弘治皇帝看在心里。

但饶是如此,弘治心中并没有失望,相反地,他反而大感欣慰。

方才太子说起“推己及人”,说起“善待百姓”,是那般诚恳坚持。

这足可说明,太子现在已有度人之心,有体谅之情。

这些道理,弘治皇帝曾多次教诲,但太子却从没有听进去。

却是没想到,太子跟着张鹤龄,见了一回流民后,就将这些道理领悟吸收了。

弘治皇帝不免感慨,太子和张鹤龄待了几天,果真长进十足。

饶是他因见识不深,经验不足,还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但有了进步的苗头,谁说太子日后不能成长为一个有道明君呢?

一念及此,弘治皇帝心情激昂,他甚至想亲自过去看一看,看看自家的皇儿,究竟是如何长进历练的。

“父皇,母后,孩儿要去西山了。昨日与舅父约好的时辰,可不能耽误了。”

这时候,朱厚照拱着手请示道。

弘治皇帝微一思虑:“且慢!”

他回身望了望张皇后:“今日天气不错,朕也想出去走走,皇后可愿与朕一道,去那西山体察民情?”

“西山?”

张皇后那明亮的眸子微一闪动:“陛下是说……”

她旋即蹙眉:“可陛下的身子素来……”

“欸……”弘治已挥手打断,“皇后没瞧见朕近来康健了很多吗?今日日头不错,风光大好,朕也该出去看一看我大明的山河。整日在这宫内暖阁里憋着,人都憋坏了。”

张皇后垂眸略思片刻,终是点了点头。

皇帝皇后二人随即换了身常服,备了车驾,与太子一道赶往西山。

路途虽是不远,但今日要押运货物,速度倒不快,走了一个多时辰,直到日头稍稍偏西之时,才到了西山脚下。

一家三口在马车中闲谈赏景,倒也十分惬意。

只是临近西山脚下,朱厚照就显得有些焦急了。

马车刚停下来,朱厚照就探出头去,朝外头张望着。

“舅父,舅父!”

他显然是看见了张鹤龄,朝外头喊了一嗓子,便从马车中冲了出去。

弘治和张皇后也携伴下车,走过道路前排的三栋铺面,沿那新铺的小路朝北侧坡地走去。

不远处,已能看见连排的房舍,那应该是流民所住的地方。

而张鹤龄正在那片房舍旁边的空地上。

那片空地之上,还有不少工匠和民夫,正在搬运大石木料,看样子是要修筑房屋。

而在更远一些的一个小河边上,又有一群工匠正在敲打夯土,看似在打地基盖房。

工匠和民夫、流民,来回奔走繁忙,有条不紊地参与修建。

整个西山脚下,都有一种欣欣向荣之相。

而张鹤龄,正手拿着一卷大纸,朝着那工匠们指手画脚地比划着。

“嚯,这小子倒忙得很,他是要在这里修起集镇吗?”

弘治皇帝轻笑了声。

“舅父,我给你送粮来了!”

朱厚照大老远便扯着嗓子呼喊起来,那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