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军后,秦桧全家被宋军当奸细抓住,秦桧大急,高声喊道:“我是御史中丞秦桧!这里有无读书人,当知我名!”这时,军中参议王安道站出来,佯装认识道:“我认识秦桧!他就是秦桧!”就这样,宋军首领安排军士与王安道一起,将秦桧全家送往镇江,然后至临安。回到临安后,秦桧自称“杀监己者奔舟而归”,就是杀了一个监视他的金兵,并抢得一条小船逃了回来,朝中众臣多有怀疑,只有宰相范宗尹和枢密使李回说秦桧忠心可嘉,秦桧将太上皇亲书的和谈函交给高宗,高宗赵构擢秦桧为参知政事。
自建炎四年至绍兴六年,秦桧官品不大,没有太多实权,虽有和议主张,却时常遭到主战派弹劾,被贬出朝廷,这些挫折坚定了秦桧对权力的渴望。刚刚参知政事,秦桧就鼓吹宋徽宗和议函,曰:“如欲天下无事,南自南,北自北。”因为这是宋徽宗和议函的话,只有秦桧亲眼目睹,高宗怕秦桧说出来有辱父皇的声名,遂升秦桧为礼部尚书,成为一名京官。
绍兴元年,宰相范宗尹上书高宗,讨论崇宁、大观以来朝廷的滥赏之事,范宗尹作为秦桧的恩人,秦桧极力附议,但是,高宗赵构觉得这是对父皇和皇兄的批驳,有心反对,却担心刚刚建立的南宋,会留下堵塞百官言路的病垢,故,不便明言。如今,已经学会察颜观色的秦桧,立马看风转舵,顺着高宗说服范宗尹,并以此攻讦范宗尹,至此,范宗尹罢相。
范宗尹罢相后,相位空虚,秦桧语出惊人,曰:“我有二策,可耸动天下!”同僚问曰:“当兴之时,何不献言?”秦桧曰:“国之无相,如车轮无轴,何以驱之?”意思是:没有宰相,无法执行,很明显,对相位非常企及。
八月,高宗果然擢升秦桧为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首次拜为右相。九月,高宗赵构又拜吕颐浩为左相,压秦桧一头,秦桧心中不爽,其党羽鼓吹:“周宣王修内政、攘外敌,故能中兴,今二相应分管内政外政。”高宗只好命吕颐浩管军事,在镇江建都督府,秦桧专管政务。
秦桧主政后,设立俢政局,目的在于网罗自己的党羽
,让参知政事翟汝文主持俢政局政务,刘一止、曾统皆任职于俢政局;将胡安国、张焘、程瑀委以要职。吕颐浩虽为左相,从范宗尹的下场分明感到,秦桧绝不会对自己这么安分,所以,他举荐朱胜非为自己的助手,黄龟年任殿中侍御史,刘棐为右司柬,与秦桧抗衡。
秦桧继续鼓吹自己的二策,打出和议的招牌。吕颐浩问计于席益,席益认为:秦桧一党以胡安国最为紧要,身为给事中,时常给高宗讲解策论,深受高宗信赖,若能将胡安国打压下去,秦桧一党再无大虑。恰在此时,胡安国上书高宗说:朱胜非与黄潜善杜充一党,皆有反叛之心,不可重用。
吕颐浩上书保谏为自己助手,高宗不好拂了吕颐浩的情面,改任朱胜非为醴泉观使兼侍读,胡安国一气之下辞官归隐,秦桧三请而不受。高宗也对秦桧耸动天下的二策产生疑虑,八月,高宗诏綦崇礼奏对,并把秦桧二策给綦崇礼看,并说:“桧曰:为相数月,可耸动天下,朕至今未察其绩。还曰: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朕是北人,将何归?”綦崇礼将高宗的话写入训辞,布告中外。吕颐浩见机会来了,命黄龟年上书弹劾秦桧称:“专主和议,破坏恢复,结党专权,不会长久,与王莽董卓无二。”随后,高宗降旨,罢免秦桧相位,改任观文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张榜公布,以示不复录用。
秦桧灰心丧气回到家中,妻子王氏不解其故,谓曰:“官人何故垂气?”桧曰:“遭侫人弹劾,不复相也!”王氏曰:“官人不必忧心,范宗尹、吕颐浩、朱胜非皆庸才,飞统兵御外,未尝败绩,最得圣宠,此为官人腹敌。”
秦桧曰:“非也!自太祖始,无武将权骇朝野。前有则平、平仲、介甫、君实、元常等,皆为文辅,桧与飞若车辕之二毂,无磕碰之虞,飞于我无害也!”秦桧的意思是:自从太祖以来,都是文官当朝,没有武将权倾朝野的,赵普、寇准、王安石、司马光、蔡京等人皆是如此,我与岳飞好比马车的两只轮子,不会碰撞在一起,岳飞与我没有厉害冲突。
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在世时,挞懒主持大金朝政。绍兴五年一月,吴乞买去世,挞懒怕失去主持朝政大权,叫嚣着以“和议为主,进攻为
辅”的策略,即:南人归南,北人归北;以长江为界,北方归大金,南方归大宋。完颜宜觉得刚继大统,朝局不稳,任由挞懒叫嚣,并让挞懒署理南京,专管和议之事,借机将他排挤出大金政治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