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天龙八部后记 > 三十七回:上)李侍郎怒骂身先死 崔郎中回报救康王

三十七回:上)李侍郎怒骂身先死 崔郎中回报救康王

气愤地问道:“张邦昌,难道你署理枢密院这么久,大宋只有四十万禁军吗?”张邦昌再次叩头道:“皇上,恕微臣不恭,太上皇之前,我大宋有八十万禁军,自消灭梁山、太湖贼寇以来,高俅署理枢密院,从表面上看禁军数量大增,而实际上禁军数量锐减,瞒报谎报禁军人数,向朝廷要粮饷,实际是中饱私囊,等老臣接手枢密院,禁军人数不到四十万,为京城万千生灵计,臣不得不让禁军驻守咸阳、山东和两湖两江地区。臣主张和议,乃不得已而为之,请皇上明察!”

秦桧、张浚等人不得不佩服张邦昌的老谋深算,现在就算钦宗对和议深恶痛绝,可是,这一切后果都自己父皇赵佶造成的,他又能说什么呢?他只好对张邦昌道:“张爱卿、秦爱卿请起!其实,王时雍也是为了朕的安危着想,朕不是问你们有没有破敌之策,朕是问你们金人的条件可不可行?”

当下的臣子从钦宗的话中已经明了,他并不是反对和议,而是他要找一个适当的台阶,如果这个台阶下得光溜,谁就是忠臣。

钦宗回身来到金銮宝座之上,手扶龙椅,张目向四下里看去,满朝文武都没有一个说话,钦宗忽然站起身道:“张浚,你是主战?还是主和?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张浚一听皇上点自己的名,赶紧出班跪倒,道:“皇上,臣赞成张太宰的和议!”

“哦!朕想听听你的说法!”钦宗问道。

“臣以为,京中五万禁军不足以抵抗金兵几十万大军,就在此时,臣已经收到三份奏报,东、西、北三

门告急,金兵在‘神威霹雳子’的攻势下,多次险些攻破城池,张太宰、王大人确实从皇上和太上皇的龙体考虑,为大宋社稷长远计,退而求其次,实属高明之举,臣没有异议。”张浚说完,将三份奏报呈给到钦宗手上。

其实,张浚也是个老奸巨猾的家伙,他从钦宗态度上已经看出和议的决心,更对张邦昌所言非常忌惮,因为,四十万禁军,除了五万禁军留在京城外,其他三十五万都在外地,一旦汴梁破败,自己这个京畿留守无论如何也逃脱不了丢失京城的千古骂名。与其失守,不如赞成和议,更何况,他所说的是“臣赞成张太宰的和议”,这就意味着,和议并非是我的本意,这个决定完全是张邦昌的主张,我只不过随声附和而已,自己不承担任何骂名。

像张浚这样的主战派,既然说出这种话来,一下子让主战派阵营分崩离析,秦桧伏地而泣,道:“南自南,北自北,天无二日,地无二主,臣万死不作降臣!皇上,臣万死不作降臣!”张俊等一干文臣武将只得以头跄地,徒奈我何?

张邦昌得到钦宗的授意后,忽然走到众大臣面前,大声说道:“肃静!大家请肃静,听老夫一言:老夫所说的和议也并非是卖国求荣,和议一事只不过是权宜之计,如果哪位大人有更好的谋略,为了大宋江山社稷计,为吾皇千秋万代计,老夫莫不跪而求之。”说完这话,张邦昌看了看众人,看看谁敢承担这个责任。

张邦昌见无人回应,又道:“现如今,吾皇万岁和太上皇,整日里枕兵待戈,忧心忡忡,难道这些都是我们做臣子的所为吗?老夫的确主张和议,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如果用老夫的人头,可解京城之围,老夫死而无憾,只要大人们能保住京城,保住皇上,老夫这就上路!”

张邦昌的话一下子镇住了在场的所有大臣,就连伏地而泣的秦桧也掂量这话的分量。主战固然符合民意,可谁敢保证皇上的安危呢?一旦城破,皇上和太上皇遭遇不测,自己将背负弑君的骂名,即使是身遭九死也

难以谢天下,恐怕自己的后人永远也无法抬不起头来。

经过雄辩,和议派的声音越来越强,主战派声音越来越小,最后还是钦宗赵桓一锤定音,答应金人的要求,冬至过后,在祭祀赵氏宗祖之后,将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的牌位送入金营,以表大宋和谈之诚意。

徽宗得知钦宗这个决定后,也毫无办法,只得在冬至这天祷告祖先,庇佑大宋,以请求先祖的原谅。祭祀仪式一结束,徽宗询问钦宗和张邦昌,何人送牌位入金营?

张邦昌跪倒磕头道:“皇上、太上皇,赵氏宗祖的牌位,臣等谁敢领受,何况,金国要求:必须由太上皇与吾皇万岁亲自送到城外,以示我大宋修好之至诚。”

“张太宰,那孤家与皇上的安危谁来保证?”徽宗赵佶问道。

“启禀太上皇,臣与金国使节已经商定,金兵必须退后十里,只要太上皇与吾皇将牌位送到五里长亭,由康王爷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