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兰月是个庄稼人,以往吃的粮食都是自己家种的,所以她对于买粮食都是每次买上一点点,想等着家里的稻田收获了就不用买粮食了。
“苓如,我们地里也有粮食,只不过还没有收获,现在买多了,到时候自家的可就吃不完了。”她有些担忧地说,然后又讲家里的开支,“我们搬来桐花巷后,家里的生活水准比以前在村里好多了,你和福生也能挣钱养家了,但是这钱可以存着,不必都换成那么多粮食吧。”
他们一家吃的都是稀饭、干饭轮流来,虽说不是纯白米饭,但也是满满当当的红薯饭,对于很多人家来说着都是顶顶好的伙食了。
安苓如见大伯母不支持大量买进粮食,便继续讲,“大伯母,我们现在都在这里住了,我也有了稳定的工作,哥哥也有了小生意做,等以后有本钱了,我们肯定是要盘个铺子、买个宅子彻底定居下来的。”
她继续同大伯母讲他们会继续住在镇上,增强她对这里的归属感,“这几个小的也要在镇上读书,您和大伯也不用那么辛苦务农,不必头顶太阳晒看天吃饭。”
“乡下的地今年确实会有
收获,但是距离那段时间还有三个月呢,我们家这情况也没有人去专门收获那一亩三分地啊,哥要卖凉菜,以后还要卖凉皮、凉面,我要去孟大人府上做饭,偶尔还要去接宴席。您还要照顾这几个小的,又哪里抽得出身来呢?就算我们有空了,但别人帮我们照料了田地,怎么地也要意思一下吧?”她在给大伯母算一笔经济账,地里那点粮食她的工钱一下子就能买到,若是为了收获粮食专门回去那是因小失大。
林兰月听她讲的头头是道,也觉得他们以后大概不会回去了,便干脆地道:“那就把今年地里的粮食送给里正了,他上次帮了我们,我们没有谢他,老屋也麻烦他照看呢,于情于理,我们有所表示都是应该的。”
“嗯,大伯母讲的极是。”安苓如听大伯母说出这么一番话,知道她也打定主意准备常住在镇上了,将今日挣的钱放到大伯母的手里,“这是我今日的工钱。用这工钱买上些米面放在家里,我拿来做凉皮、脸面也多个进项,就算用不完咱们自家人吃也是不浪费。”
“粮食放着也不会坏掉。”
林兰月赞同地点了
点头,家里有粮,心里不慌,这个事她还是懂的,“等下我去趟粮铺,买上些米和面,让他们给送到家里来。”
“那我们晚上是要吃凉粉、凉面了吗?”安大成在旁边笑嘻嘻地说。
听见自家相公这么高兴,她也笑着说:“是啊,大成,我们晚上就吃凉粉、凉皮,你开心不?”
“开心!”她没有想到,安大成居然这次反应这么快。
在旁边坐着的安苓如也注意到了,大伯的反应快了点,好像变聪明了,她试探性的问:“大伯,我们晚上要做什么吃呢?”
“凉粉、凉皮,凉拌的,好吃的。”安大成准确地说出了吃食的名字,还知道是要凉拌,知道是种好吃的。
这让林兰月和安苓如一喜,两人相视一笑。
“苓如,等衍生、庆生读书了,要不让你大伯也跟着去听听课?”林兰月说出了心中的想法,在她看来自家相公智力有所提升这就是好事啊,读书可以使人明智,说不定读读书就能让他更聪明。
安苓如也不是舍不得几个束脩钱的人,她便道:“若是大伯喜欢去上学,我们就送他去。若是在那里有什么不愉快的,就接他回
来。”
书院里读书的都是小孩子,送这么一个有些痴傻的成人去,难保不会被人欺负,林兰月这才意识到这一点,她担心他相公会被欺负,会难过,便摇摇头道,“算了,是我想多了。他在家呆着,我自己照看着才放心些。若是他去了书院,被那些小孩子捉弄嘲笑什么的,我是舍不得的。”
安苓如知道她的担心不无道理,也只能遵从她的意见,因为确实有些调皮捣蛋的孩子,若是大伯父因为他们受了什么刺激就不好了。
“大伯母,我买了本三字经,准备在家教他们几个念念。让他们知道读书是怎么会事,大概秋后就送他们进学。”
“等灵然他们几个上学了,读书识字了,再让他们教教伯父。”
对于这样的安排,林兰月是满意的,“我也不求他能一下子就聪明起来,现在这样也挺好的。”
几个人很快就把两大盆的串串穿完了,林兰月要出门去买米面,而安苓如准备进厨房做凉皮、凉面了,她特意喊上了安灵然给她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