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一大桌子饭菜张罗好了,老丁家的几口人和郑大城一起热热闹闹的吃了顿午饭。
午饭之后郑大城就去了粮站,以他副局长的身份和粮站里的人一通交涉,总算是帮老丁家买到了几大袋的面粉。
当然郑大城这也不是走后门,最多就算是资源整合,处于他的那个位置上,手里能掌握的资源比较多,几个方面的资源挪移挪,几袋面粉就给挪出来了。
再说了,眼下个体户越来越多,卖小吃的个体户不算少,若是连面粉都不卖人家,那上面经济开放的政策还怎么落实?
花钱来买面粉本就是天经地义之事,郑大城的出现不过就是起了个担保的作用,这么多面粉卖出去,万一哪天粮站里供应粮不够了,也好有个追责的人……
这些琐事暂且不说,且说郑大城买到了面粉之后,先是用自己的自行车驮了一大袋给老丁家送去,之后叫了丁穗一起去驮面粉。
前前后后驮了两三趟,足足驮了五六袋的面粉回来。
这装面粉的袋子可都是粮站里大号粮袋,一袋足有一两百斤!五六袋的面粉往厨房里一堆,小山一样的高!可把谢氏给乐坏了!
她站在那一堆面粉袋子面前,看了又看,伸手摸了又摸,感觉郑大城就是能干!
本来还以为这门生意要断了,结果郑大城一出面,所有的难题全都被处理得妥妥的!
郑大城下午还要上班,单位里还有不少的事情等着他,驮完了面粉之后他便骑着自行车回了单位。
谢氏站在厨房里乐了好一阵之后,便挽起袖子来,准备擀面条。
在擀面条之前呢,她得先将面袋里的面粉给倒进面缸去。
天气已经入了秋,秋天里雨水多,谢氏怕阴雨天一来,面粉受潮,所以得赶紧的往面缸里装一部分。
面缸就那么半米多高,装不了多少面粉,可装了总比不装强,装面缸剩下的面粉再倒进面盆里和了擀面条。
面袋太沉,谢氏一个人搬不动,正巧张建业这会儿正闲着,便叫了张建业过来搭把手。
张建业干了那么多年的农活,这点体力活儿在他眼里根本不够看,谢氏一叫,他就赶忙走了过来,将面袋往肩上一扛,谢氏兜住袋口,不多时大半袋的面粉就倒进了面缸。
之后谢氏又取了几个面盆来,将面袋上沾着的面粉都抖进面盆里,这才将剩下的半袋面粉搁地上,将袋口挽起,拿了面碗往面盆里舀面粉准备和面。
这时张建业对谢氏说:“娘,今天中午苗儿还和我商量呢,说她现在快出月子了,身体已经完全恢复,孩子也懂事,不像以前那样那么爱哭,所以她也想来帮忙擀面条。”
谢氏道:“那可不行,带孩子是大事,出摊做生意是小事,孩子现在正吃奶,万一活儿太重累得奶水没了可咋办。”
张建业想说,丁苗以前在老张家干的活比擀面条重多了,也没见怎么累到,只是怕谢氏心疼便没有说。
谢氏和了几大盆的面,待面醒好之后这便开始擀面条。她擀了大半辈子的面条,本来就技艺纯熟,再加上最近出摊每天都在紧锣密鼓的擀面条,这擀面条的手艺练得那叫一个出神入化。
谢氏擀面条擀得正兴起,丁禾收拾完了家务,也挽了袖子过来擀面条。
今天早上还病歪歪的丁禾,中午和郑大城吃了个饭,到了下午就全好了可以掂着擀面杖擀面条了!不得不说爱情的力量是巨大的。
谢氏停了手里的活儿,正想打趣丁禾两句,这时丁苗也进了厨房,挽了袖子就要伸手来揪面团。
谢氏忙拦住她:“你把孩子看好就行,过来添什么乱?”
丁苗道:“孩子让张建业看着,没事的,我这好吃好喝的养了近一个月,早就该为家里做点什么了。”
谢氏还是拦着不让:“我和二丫头两个人足够了,这面条赶出来是要拿出去卖的,卖相不好可不行,你呀你还是回屋歇着吧。”
这话说的丁苗不太乐意了:“娘,二妹都能擀的面条,我就不能擀?我可是家里的老大,打小都是你手把手的教我干活,就擀面条这活儿我十岁上头就很熟练了,不信我今儿就擀出来给你瞧瞧。”
谢氏忙说:“不是娘嫌你,你现在主要的任务是看孩子,别因小失大,孩子还没满月别出了什么岔子。”
丁苗一边揪了面团放到砧板上拿了擀面杖开始擀,一边说:“孩子身体好得很,而且这些天张建业看孩子的本事都练出来了,除了不能给孩子喂奶,他现在啥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