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去拜访的人是我老爸的老师,国内知道他的人可能少一些,但是知道他老实的人可是大有人在,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章太炎。章太炎是当年研究这种语言的先驱,所以我们必须要找他。
刘半农采访章太炎时,就问其对白话文的见解如何,章太炎说:“白话文不自今日始,我国的《毛诗》就是白话诗。历代以来,有白话性的小说,都是以当时的言语写出来的,写得最好的是《水浒》、《老残游记》等,甚至有用苏州话写的《海上花列传》。但是你们写的白话文,是根据什么言语做标准?”
刘半农侃侃而谈说:“白话文是以国语为标准,国语即是北京话。”章太炎听了哈哈大笑,问刘半农:“你知不知道北京话是什么话?”刘半农不假思索答说:“是中国明清以来,京城里人所说的话。”章太炎就以质问的口吻问刘半农:“明朝的话你有什么考据?”刘半农呆着无词以对。
章师就用明朝的音韵,背诵了十几句文天祥的正气歌,其发音与北京话完全不同,接着就说:“现在的国语,严格地说来,含有十分之几是满洲人的音韵,好多字音都不是汉人所有。”这番话说出,刘半农更呆住了好久,说不出一句话来应付。
万珊珊听到这里打断我的话:“我说呢,你对云馨姐还有我的问题不屑一顾,原来北京话真的早就没剩下多少了。”
我继续说:“中国的语言是相互掺杂一起的,尤其是在经过几次人口大迁徙之后。这方面章太炎先生研究的相当的透彻,我记得有本书中还详细解释过。打个比方说,现在山东人山东方言就分为两种,一种被称为胶辽官话,就是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发音说话差不多。另一种就是中原官话又叫做冀鲁官话,就是河北山东说的语言。后者又和山西那边的发音差不多,因为明朝的时候山东已经是空无一人,才有了山西大槐树移民的。”
“那么那位章太炎先生真的会用汉朝人和唐朝人的语言讲话吗?”万珊珊半疑半惑。
我继续讲下去,章太炎又说:“如果汉人要用汉音,我也可以背诵一段汉代音韵的文字。”说完他就背了两首汉诗,许多字的音韵都与现代不同。他又问:“你知不知道现在还有人用汉代音韵或唐代音韵来讲话的?”这时,刘半农已听得呆若木鸡,这一问他倒振作起来,便说:“现在哪里有人用汉音来说话?”他说得好像振振有词的模样。
章太炎说:“现在的高丽话,主要语是汉音,加上了唐朝的唐音、朝鲜的土话和外来话,即是今日的高丽话。”接着他说:“还有日本话,主要的中国字,称为汉字,即是汉音,其余的联缀词,日本各地的土音,又加上了近代各国外来语,就成为现在的日本。日本人的发音,各处不同,以东京为正宗,汉音也最准。各道各县的发音,
连东京人也听不懂,这是你刘半农先生不研究‘小学’,不研究‘音训’,不曾研究过《说文》,所以你听了我的话,可能会觉得很奇怪。”刘半农面有赧色,无词以对。
说到这里唐云馨似乎明白了一件事情:“所以你说你用日语的思维听懂了一些词语,是不是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我点了点头说:“没错,就是因为这个,这还是当初我去请教钱老爷子的时候他告诉我的。”
“那后来,章太炎还和刘半农说什么没有!”万珊珊听着十分有趣味就继续问我。
我笑着说:“当初钱先生还给我讲了,后边是刘半农挨骂的事情!”
章太炎又说:“我知道你曾经在北方的报纸上,征求过‘国骂’的字句及各地方骂人的话,第二天早上,就有人到你学校中,在课堂上讲出许多骂你老母的地方话。所以后来你就不敢再做这件工作,现在我来骂几句给你听。”
接着就说汉代的骂人话,是×××出于何书,唐朝骂人的话,是×××出于何书,直说到上海人宁波人,以及广东人的三字经,完全骂出来。看起来好像供给他资料,事实上把刘半农祖宗三代都骂到了。这时已超过午餐时间,刘半农同来的人就出来向章师作揖说:“我们麻烦老师很久,现在我们要告辞了。”
我讲到这里,不光是唐云馨和万珊珊,就连开车的出租车司机也哈哈大笑起来。其实这样的日子在中国历史上出了不少,拐弯抹角的骂人家祖宗三代的大有人在。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不像是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骂来骂去就是那么几个有限的词语。
“这些都是谁告诉你的。”唐云馨忍住笑说。
我回答说:“就是钱先生啊,他告诉我的。当时他也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