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如果执着这一点,在座的九位也不没有一人可以说一千年前的六个国家的语言,认识六种国家的文字。
“既然大家没有意见,那就由我来了。”坐在末尾和苏伦相对的一位花甲老人站起来,走到茶几旁,又拿起一只盒子。“我是搞杂物收藏的,让我看看你杂玩方面的技艺吧。”
“莫教授,小子年幼无知,杂玩涉略不多,仅可一试,莫报太大希望。”栗少阳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开场介绍时,栗少阳记得住此人名叫莫石,是华夏古文化协会副会长,华夏考古研究院院长。
栗少阳知道苏教授一上来给自己吃了一颗定心丸,文玩玉石杂类分类上千,涉及知识浩瀚如烟海,毕其一生搞懂一个方面的东西已经是不容易的事情,更别说千类皆通了,因此不会就是不会,千万别装逼。
“栗少阳同学,我们只是探讨,不要有压力。”花甲老人微微一笑,心道,这小家伙难得低调了。
这是一个一尺长半尺宽厚的木匣子,红酸枝的材质,没有任何机关,直接掀盖而开。
莫石做了请的手势,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坐下。
栗少阳戴着白手套走上前,站在茶几旁,俯身看向盒中。
这是一件看似手爪的老物件,上面有不少的锈斑。透过虚眼,栗少阳眨眼间将其复刻到脑海中,从各个角度,对手爪的每一个细节,无死角地分析记录。
他站在那里三分钟的时间没有任何动作,之后绕着木匣子,更换了三次角度,每个角度都站了两分钟以上的时间,最后伸手将手爪去了出来,在手中翻转一百八十度,对每个细节再次核对、抚摸。
这个时间持续了一刻钟的时间之久,在场的教授专家级旁观席上的老师学生均都保持着足够的耐心,没有发出一丝的声音,大家随着栗少阳手中的动作,看着大屏幕上手爪或转动、或偏移。
“莫教授,此物为‘勾连爪爪头’,根据金属的冶炼水准,我推测这是一件三国时期的‘勾连爪’的爪头。此爪是当时军队上使用,在海战和夜袭中使用,用于战船链接使用,本是当时的制式兵器之一,后来飞虎爪就是由他演化而来的。但是您这只勾连爪却是一只母爪,全身手工制作,在爪腕的连接处有其特有的标志图案刻痕,虽然年代长久,刻痕有的地方被锈蚀掉,但我根据脑海中复原图判断是离火标记,由此判断发明、制作人是三国时期吴国著名的兵器大家欧阳家族中的欧阳离火。他将这柄爪制作好后,送到吴军大营的主帅孙权,孙权将其赠与了周瑜,周瑜命工匠照此打造,成为吴国水军小战船群攻大战船的利器。也是后来赤壁大战时,凤雏先生将其制作图纸给了曹操,用于连接战船成板块,以此解决北方士兵晕船的弱点。但是图纸中少了一个细节,造成连爪松脱很不方便。而这一细节也在最后周瑜火烧赤壁时,曹军战船不能及时散开的最大原因。后来,这样的连爪被演化成飞虎爪、勾连枪爪、战车连接爪等等。”
栗少阳说到这里,把勾连爪放进木匣中,抬起头,双手双手相扣垂下,看向莫石教授。
在栗家的藏书中,对古代兵器的来源于发展演化有详细的介绍,这些书籍从一千多年前就开始收集了,分门别类,非常详细。在这方面,栗家藏书比通过考古或是民间流传得来的书籍而建立的书库要更加有针对性。但是能判断出欧阳离火的手工,这却不是书籍介绍就能知道的,如果没有虚眼,那是绝对看不到那么多的细节,尤其是很多细节是被锈斑遮住的情况下。
莫教授坐在那里很长时间没有说话,而是死死地盯着栗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