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爸妈都忙,有时候家里没人照顾我,我爷爷就带着我,跟乔厂长来过几次。”
说到这里,胡晓娥陷入回忆,“乔厂长他们那个时候是真的苦,可这边的条件很好,很多人家里都是双职工,工资虽然不高,可福利很好,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电视剧,收音机,自行车。遇到逢年过节的,厂里还发米、油、鱼啥的,总之不缺钱,或许这是他们当初帮我们的一个原因吧,不管怎么样,乔厂长一直记在心里。”
“那是什么时候的事儿?”卢小天问,对于他来说,这一切太过陌生。
“十五年前吧,那时候我还在上小学三年级。”胡晓娥依然沉浸在回忆中,丝毫没有意识到暴露了自己的年龄,自嘲的笑道:“虽然我那会儿小,可记性好,没办法,穷啊,难得吃到一回好的。”
“那后来呢?”杨峰焦急的问,乔国栋的这段往事很容易打动人,让人忍不住一探究竟。
“上了初中以后,我就没时间来了。”
说到这里,胡晓娥眼神一暗,“初中毕业以后,我又来过一次,差不多是90年吧,听说效益没那么好了,一开始我还不相信,等到我高中毕业以后再过来的时候,突然发现一切全变了,不仅福利没有了,就连工资都发不出来,还有不少人下了岗,靠着每个月一百块的下岗补贴过日子。那个时候,灯泡厂越做越大,我们的日子好了起来,他们的处境却越来越难,以前是我们羡慕他们,没想到,哎……”
卢小天心一沉,有感而发:“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强大,免不了要改革转型,如果跟不上时代的脚步,难免会被淘汰出局,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是啊,乔部长当时也是这么说的。”胡晓娥感慨万千,“就因为这样,乔部长才下定决心转型做车灯,要是这次的会面不顺利,他肯定会很失望吧!”
卢小天若有所思,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道:“胡姐,你把我们两个喊到这里来,不止是吃饭这么简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