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金风送爽的日子,我和参加淮河笔会的几个同志来到了全椒县的黄栗树水库。
登上水库大坝,心头蓦然生几分惊喜,想不到地处皖东南的全椒竟还有这么一处人间仙境。极目远眺,碧清的湖水奔来眼底,轻风徐来波澜不惊,如一沉稳宁静的处子。水库四周,秀丽群峰绵延不绝,山虽不高,但山接山,山靠山,山山相连,岭接岭,岭套岭,岭岭相通。远处的山在迷朦的水气中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近处的山则斑斓多彩,碧绿的像翡翠,火红的似云霞,淡紫的像烟雾。管理站的同志告诉我们,那山上种满了松树、茶树、竹子,山下种的是油菜,立体种植能利用的都利用上了。多好的去处,真是山上青松山坡茶,山下一片好庄稼啊!
热情的黄栗树人邀我们上船了,湖中泛舟,又别是一番情趣。马达声响起来了,湖水漾漾融融,水下的碎石小虾清晰可见。小船一动,激起了一层层雪白的浪花。浪花轻轻地拍打石岸,一会儿咬住岸上的绵草,一会儿又忽地退回,哗地跌入翡翠之中。
船在水库中飞快地行驶,我们坐在船上一边品茶,一边欣赏湖光山色,心里别提有多畅快。起伏的山峦就像绿色的屏障,阔大的湖面正好给人一种壮阔安然的观感,远处氤氲的水雾升腾着翻滚着不住地朝后退去,阳光照在水面上,像是遍撒了层碎银。湖面上不时出现一个个的栏杆群,县里的老魏同志告诉我们,那是网养鱼,在阔大的水面上用网养鱼,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看见。大家游兴谈兴正浓,忽地作家老宋惊叫了声“你们瞧!”好几双目光齐齐望去,原来是小船靠近了水中的一座小山包,被水环绕的小山包,就像一座孤岛。水中有山,山中有水,曲径通幽,妙不可言,于是便有人低吟:倘哪日清净了六根,便来此山中修身养性,何不乐哉悠哉!山坡上青树翠蔓,蒙络摇缀,老藤妖娇蟠曲,朴拙可爱,新树葱绿如盖,生机勃勃,最使人心醉的是那苍翠浓郁的松海中竟突兀地钻出几棵乌桕树,火红的叶子,就像燃烧着的火烧云,使人一下子想起“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来。小船环岛一周,毅然前行。我们远远地回头望去,呵!那山包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是五彩缤纷了。鲜明的色彩仿佛神女的织锦,又像大手笔的画图,同行的人一下都陶醉在这绝美的画卷中。
船沿水库右边环行,两岸绿树成行,村舍俨然,小牛安闲地吃草,肥猪悠悠地漫步,天上飞着白色的水鸟,地上跑着雪白的羊群,放鹅的孩子一声长呼。一团团白云从天上扯到了地上,又从地上连到水中,县政府的熊主任自豪地告诉我们:“树和水库是全椒农业的保姆。”这话说得多好,全椒的美在山在树在水,而黄栗树水库又恰是全椒的缩影。这里的树形成一条绿色屏障,既能防洪又能调解气温,这里的水灌溉了全县三分之一的土地,是安徽省十大水库之一,这里的山养树养茶,养竹子,难怪熊主任说,这儿是一个集南北之长,避东西之短的得天独厚的好环境。
其实全椒的美,不仅在山在树在水,更重要的在人,这儿的好山水是全椒人苦干巧干摆弄出来的。“平凡的人做出平凡的事情”,这是在管理站工作了十四年的张道友同志说的话,但正是这些平凡的人创造了人间奇迹。船到湖心,老张同志热情地即兴赋诗:“陡山脚下杨梅西,山起平湖神不知,疑是西湖一景色,绿海碧波映天时,黄龙爪伸百里外,驱魔胜过十万师,数名壮士流过汗,库数神州一面旗。”先不说诗的文采如何,单就这气魄足使我们这些文人墨客倾倒了。应该说,全椒人民才是这片土地的上帝!
天已向晚了,我们乘船从水库左边返回,小船在水库中的小山边迂回。我称那些水中的山包是小岛,无数个小岛上树荣草茂,虽值深秋却仍旧一片生机。突然小船驶进了一个幽静的山谷边,在这儿,水库伸出一根细长的须,构成了两山夹一水的壮势,一抹阳光从山缝中挤过来,落在右边的峭壁上,阳光下的树丛镀上了一层金红,远远望去流光溢彩,仿佛一挂巨大的幕布。
柔和的夕阳轻轻地抖动在波光里,珊瑚般的色彩把水库笼罩了。船靠岸,我一脚踏进车门,突然内心深处生出了一缕恋恋不舍的情结来。黄栗树水库不愧为皖东大地上的一颗绿色明珠,黄栗盛景美而不险,娇而不俗,闲暇之际到此一游,真是幸甚至哉!黄栗树水库,何日能够再来领略你的娇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