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可能会被很多男人喷:作者你在说什么?我们男人没有那么肤浅好不好?我们早就脱离了低级趣味好不好?女人们估计也有不服气的,肯定有人能跳出来现身说法:我之所以被爱,就是因为灵魂的美丽!
冒着挨板砖的风险,我还是想说说对这个话题的看法。
是的,你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比如说安妮宝贝据说也嫁得不赖,比如说爱丽丝·门罗的第二任丈夫就是她的粉丝。但是,你确定这些人看上的就是她们的才华?还是因为才华带来的某些东西,比如说显赫的名声、不菲的收入以及其他光环?才华这东西,在没有显山露水之前,通常是得不到重视的,而在显山露水之后,往往又和其他附属品绑在一起,很难独立区分开来。
好吧,我承认我是偏激了,可是有限的阅读经验大多在印证着我的偏激。
比如说张爱玲,称得上才华盖世了吧,可是这份才华似乎并未为她赢得生命中男人们更多的青睐。胡兰成算是识货的了,一开始对她留意,是因为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了她的《封锁》。一读倾心,暗暗赌咒说,不管写这小说的是男是女,总之上天入地一定要揪出来,该发生的关系一定要发生。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虽然一见之下,胡兰成发现张爱玲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美貌,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于是该发生的关系果然都发生了。胡兰成描述初见张爱玲时最知名的话是“惊亦不是那个惊法,艳亦不是那个艳法”,这个惊艳,指的是文字,并非相貌。
写到这里,我似乎是自己在打自己脸,这不完全是在找反证吗?其实不然,胡兰成爱慕张爱玲始自她的才华,后来掺杂的东西多了去了,要知道张爱玲的祖父是李鸿章的女婿张佩纶,到了她这一辈,虽说是没落了,但贵族的底子还是在的。而胡兰成呢?出身只不过是浙江乡下的一个普通家庭,可以猜想,他初见张爱玲这样的名门闺秀,被震住的可能性有多大。
胡兰成对张爱玲的出身是津津乐道的,有兴趣的读者去翻翻《今生今世》就知道。举个例子,后来他逃亡到温州,改了个名字叫张嘉仪,称是张爱玲祖父张佩纶的后人,我总觉得有点想攀附名门的感觉。
即使是胡兰成这样识货的人,女人的才华对于他来说也并不是最关键的。
在他心目中,发妻玉凤情深意重,那才是他念念不忘的“真正妻子”;护士小周貌美伶俐,更是他心尖尖上第一等人。不错,张爱玲的才华曾经使他惊艳过,可是那又如何,得到了之后,倒不如年轻小姑娘来得好调教。
胡兰成之后,张爱玲曾经和导演桑弧有过一段情,就是《小团圆》中写到的燕山。自始至终,书中没见燕山称赞过半句九莉的文学才华,倒是几次隐隐写到了他对九莉色衰的嫌弃,比如两人看电影回来,九莉脸上的粉遮不住油光,燕山脸色马上变了。
现实生活中,桑弧曾经撰文评论过张爱玲的《十八春》,说她后期风格越来越淡,可见对张爱玲的文字还算是知音。据说两人之所以不能结合,很大部分原因来自于桑弧大哥的阻拦,该大哥的理由是“作家不是个正经职业,不稳定”。
这简直是醒世恒言,足以让千千万万抱着文学梦的姑娘幡然醒悟——女作家原来是个这么让人嫌弃的职业啊。想想也是,那时候又没作协,作家是没有固定收入的,又容易情感泛滥,出于家庭长治久安的目的,还是远离女作家的好。
最近老是念叨张爱玲,估计大家都烦了,其实我真正想说的是萧红。民国女作家中唯一可以和张爱玲抗衡的,我认为只有萧红。说什么南张北梅,实际上不如说南张北萧。萧红的不足之处在于产量太少,但是并不能因此降低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初唐时的张若虚仅凭一首《春江花月夜》就能做到“孤篇横绝全唐”,萧红也做到了这一点,一部《呼兰河传》足以让她不朽。
关于萧红,要说的太多太多,一直不敢碰不敢说,这里单单围绕着上述主题来进行讨论。
萧红的婚恋史简直就是“一个女人不可能因为有才华被爱上”的血证啊。写到这里,我斟酌了一下,如果把“爱上”两个字替换成“珍视”或者“善待”似乎更恰当。
萧红先后嫁过两个男人。第一个是众所皆知的萧军,说起来,萧军还算是她文学上的引路人了。两人刚开始同居时,萧军见萧红爱好文学,于是就鼓励她参加报纸的征文活动。在他的鼓励下,萧红以“悄吟”的笔名在《东三省商报》“原野”副刊上发表了她试写的新体诗——《春曲》:
那边清溪唱着,